欢迎访问,中国低碳网!
当前位置:政府合作 > 政府合作 > 正文

兰州局地工业和生活用水未分开 管网漏损率达50%

2014/4/26 15:57:00  http://www.ditan360.com/   财经新闻网  人气:53088

  中国低碳网讯 突如其来的水危机席卷了兰州。4月11日,这个以黄河水作为主要水源的城市,在自来水中突然检测出一种无色透明的液体:苯。

  当天中午12时,新华社首先发布兰州水苯污染的消息。这距离首次检测出苯严重超标的时间,已过去19小时。

  大多数兰州市民此时正准备享用一天中最重要的午餐。他们不知道,这种不宜饮用的可致癌物质,已随着龙头里晶莹剔透的自来水,悄无声息地渗入身体发肤。而兰州市政府正式发布水污染消息的时间,还要往后推4小时。

  3天后,兰州市政府又证实,自来水受污染的时间至少还要上溯8天,因为最初检测出苯超标的水样,提取于4月2日。

  这次迟缓且糟糕的应急表现,引发外界批评,但教训不止于应急层面。其背后隐现一个更为难解的危局:究竟是怎样的力量,推倒了一座座防污屏障,最终让受污染的生命之水进入千家万户?

  “规定外”的检测

  苯是一种碳氢化合物,由含碳量高的物质不完全燃烧获得,是石油化工基本原料。苯进入体内,可在造血组织本身形成具有血液毒性的代谢产物,世界卫生组织认定苯是一种致癌物质。在2006年中国颁布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中,苯被列入自来水水质非常规指标中,至少半年检测一次。苯在任何浓度下都可能致癌。

  1999年,黄河水利委员会上游水文资源局对黄河兰州段苯系物污染调查表明,兰州河段所设监测断面(包括排污口)70%有苯系物检出,初步分析苯系物的主要物质是苯、对二甲苯,排放源主要是兰化有机厂、兰化304厂等化工企业。

  黄河水利委员会上游水文资源局建议主管部门,每年拿出一定的经费,开展苯、对二甲苯等项目的监测,每年监测时间为2~3月和6~9月。

  如今,中国对自来水中含苯的检测频率和时间,基本与上述建议吻合。根据规定,包括苯在内的64项非常规指标,在兰州这样的以地表水为水源的水厂,每半年做一次检测。

  兰州的上一次例行检测是在2013年7月。而在2014年3月6日,就有兰州市民发现自来水散发出恶臭,很多市民向兰州威立雅及政府部门投诉。次日,来自兰州市环保、疾控部门和供水方威立雅水务公司公布的监测数据,称自来水“符合安全饮用标准”,但对于异味原因只字未提。

  兰州市政府同时宣布,自3月8日起,将每天公布自来水水质监测数据。

  3月10日,兰州市委宣传部主管的“微博兰州”发布信息称,尽管氨氮值略高于往常,但兰州市自来水水质全面达标,“符合安全饮用标准”。

  4月10日,检测结果显示,苯超过国家标准限值近10倍以上。兰州威立雅副总经理闫晓涛说,因为3月8日进行过全面的水质检测,下一次全面检测的时间应该是9月8日,由于承担了一个对甘肃各地县市自来水进行检测的项目,“顺便检测了兰州水质,才提前发现了自来水中苯含量超标”。

  兰州市自来水总公司水质监测中心主任、国家城市供水水质监测网兰州监测站站长田红则表示:“按照计划,今年预定的全面检测时间是4月。”

  这似乎是一次“规定外的”检测结果。

  4月13日下午,兰州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表示,自流沟周边地下含油污水,是引起沟内水体苯超标的直接原因。

  含油污水的来源有两个:一是原兰化公司原料动力厂原油蒸馏车间R205A#渣油罐,曾于1987年12月28日8时50分发生物理爆破事故,罐体破裂造成90立方渣油泄出,其中有34吨渣油跑料未能回收,渗入地下;二是原兰化公司原料动力厂原油蒸馏车间泵B-113出口总管曾于2002年4月3日发生开裂着火,泄漏的渣油(具体数量当时未统计)及救火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消防污水渗入地下。

  污染源混杂

  《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调查发现,即使没有早年的爆炸和泄漏事故,被化工厂包围的水厂和自流沟,也时刻面临着污染风险。

  自流沟南侧20多米,是中石油兰州石化有限公司(下称“兰石化”)302化肥工厂,北侧60多米是兰石化303乙烯厂和304橡胶工厂。兰州市副市长严志坚承认,全程封闭的自流沟与周边部分化工企业的管线有交叉,从自流沟下方穿过。此外,自流沟上方的空中架设有化工管道,沿线地面上则有村落和居民房屋,甚至有大量生活污水和粪便排入自流沟。

  自流沟本身的老化及超期服役,加剧了被污染的风险。早在1987年,因自流沟施工缝密封材料老化,致使含油地下水渗入造成污染,封堵维修后继续使用。2008年前后,因自流沟施工缝、沉降缝密封材料又遭老化破坏,同时自流沟的底板、沟壁、顶板也出现裂纹及防渗层脱落,不断出现油污地下水渗入。2008年,兰州市政府决定投资1.5亿元,进行自流沟整治工程,并拆除一级水源保护区内的8万多平方米的违法建筑。

  为查明污染原因,从4月11日下午15时开始,事故处理方在原兰化公司250万吨/年炼油装置(现芳烃装置西罐区)对面区域即威立雅水务集团公司自流沟两侧,以及橡胶厂内、橡胶厂北墙外、西沙黄河桥边,总共开挖了26个探坑,并对坑内含油污水进行了采样。

  兰州石化内部一位中层管理人员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渣油基本不含苯,即使有少量苯残留,那水体里也一定还有更多油分子等漂浮物。

  渣油是指原油经减压蒸馏所得的残余油,主要化学成分包括碳、氢、氧及微量的镍、铁、铜、钙、钠、镁等。上述兰石化人士告诉记者,原油中的苯提炼后进入燃油,剩下的渣油基本不含苯。

  实际上,日常生活中的油墨、油漆、黏胶、汽车废水等,均含有大量的苯系物,极易污染环境并对人体产生危害。

  “到底是还有其他污染物瞒报了,还是根本没有检测出呢?”兰州石化上述人士说。

  由于污染成分直接影响到对污染源的排查,从威立雅水厂周边的环境看,水源、管道、区域内生活污水、化工厂都可能产生苯或其他污染物,因此多位接受采访的专家都认为需要“严肃追查并公布原因”。

  在受污染管线整修完成前,兰州市政府已承诺对出厂自来水苯物质含量将每天检测一次,并每月向市民公开通报。检测由威立雅公司和兰州市环保、疾控中心共同负责。这或许能让市民稍感放心。

  水质多忧

  4月14日,兰州全市恢复自来水供应。但许多惊魂未定的市民仍不敢接触、使用自来水。

  两天后,兰州市西固区一位白姓出租车师傅还在抱怨说,家里为了节约瓶装水和桶装水,每餐只买来白萝卜削皮凉拌做菜;而城关区内也有人表示家里洗漱餐饮全都不用自来水,即使在外边不小心接触到了,都会引起条件反射般的难受。

  这种恐慌与犹疑,早在许多年前都已经埋下了种子。黄河水是兰州市城区的主要水源,湟水作为黄河的重要一级支流,流经青海省进入兰州市。据监测,湟水汇入甘肃境内水质长期为IV类,水质较差,影响了黄河兰州段水质和兰州水源地安全。

  不仅如此,在兰州取水口西固区西柳沟黄河段上游及周边,现布局有以中核集团公司504厂为代表的核工业企业和以中石油兰州石化公司、兰州维尼纶厂为代表的化工企业三十余家,甚至在兰州市区水源地准保护区内就存在2个工业排污口,另有14个生活排污口。

  除水源地周边环境堪忧外,兰州的供水设施也存在诸多隐患。

  黄河水经取水口引到一水厂沉淀初步处理后,还需在二水厂做精细化处理,然后出厂输送给市民。在一水厂和二水厂之间,有一段长约3公里的封闭输水渠,用于第一水厂向电厂供水,并向第二水厂输送一次沉淀水。该水渠利用地理高差使水自动从一水厂流至二水厂,被称为“自流沟”,即此次受污区域。自流沟由钢筋混凝土浇筑而成,始建于上个世纪50年代,2004年就已被确定为超限服役。

  面对如此境况,兰州市苦于财力不足或其他原因,一直未及处理。

  2013年8月,兰州市政府在总结饮用水源地保护工作时曾表示:由于经济基础薄弱建设资金不足,污水处理厂建设主要依靠国债投资和银行贷款,地方配套资金落实难度较大。

  一位知情者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兰州市一些地方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没有分开,管网漏损率(管网漏水量与供水量之比,是衡量供水效率的重要指标)“高达50%以上”。

  “早晚会出事”

  管网老化、水质不佳,并非兰州独有。如同国内其他城市一样,兰州市试图引入社会资本通过市场化运营,解决“管理城市供水”这个难题。

  2007年8月,始建于1955年的兰州供水公司引进法国威立雅水务,组建兰州威立雅水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兰州威立雅”)。这家中外合资的水务企业,注册资金10.9亿元,兰州市国资委占有55%股权,法国威立雅水务占有45%股权,合作期限30年。

  然而,全球水务巨头的入股,并没有带来想象中的效率和质量。前述知情者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兰州威立雅追逐利润最大化,对于需要维修改造的网管,屡屡以加水价作为条件,因与政府的民生立场相悖无法通过。企业和政府立场的不同,导致水厂工艺改造不及时,供水管网该维护不维护或少维护。

  2007年,兰州威立雅取得兰州城市供水特许经营权时,仍是国有控股并由中方出任董事长兼党委书记,市国资委履行国有资产监督管理职权,法方代表出任总经理一职,负责公司生产运营。在由董事长召集的7名董事会中,法方3名,中方4名,但任何重大事务只要1名董事投否决票就不能通过,即“一票否决”。

  《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了解到,中方曾提出加大设备维护、管线改造以及新管线投入等建议,往往不能在董事会通过,导致设备老化,安全供水存在隐患。

  “合资后确实存在监管不够到位的问题,也暴露出城市管理上的一些薄弱环节。”4月15日,兰州市政府新闻办召开发布会时表示:“将深刻吸取教训,完善体制机制,依法依规加强监管,坚决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兰州水污染,并非威立雅首次出事。据不完全统计,仅2007年7月以来,威立雅在中国牵涉的水质污染问题超过13起,包括上海5起、北京2起、青岛2起、珠海1起、海口1起、乌鲁木齐1起、兰州1起,其中以超标排放水污染物事例最多。

  日积月累的内忧外患,终于在4月11日引爆,污染物入侵了兰州供水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年久失修且已多次被污染的自流沟。次日,兰州市副市长严志坚在新闻发布会上证实,水苯超标来自于连接自来水公司一分厂至二分厂之间的4号自流沟。

  “虽然知道早晚会出事,但是没想到这么突然这么快。”甘肃省水利厅水利专家袁生禄同时也是兰州市生态水系规划研究编制领导小组的专家组成员。他在接受《财经国家周刊》采访时表示,尽管兰州市强调水安全多年,但不经意间爆发的危机还是让人措手不及。

  兰州市一直试图从破解“单一水源”入手解决饮水安全的严峻状况。一位城市供水专家指出,单一水源地的隐患很大,一旦遇到突发性污染、输水设施故障、特殊干旱年份等紧急情况,城市供水将一击即溃。

  环境保护部开展的2010年地级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环境状况调查显示,中国314个地级以上城市中,216个城市建设了备用水源地,没有备用水源地的城市还有近百个,绝大多数城市是单一水源的供给形式。

  在此背景下,兰州开始规划将刘家峡水库作为第二水源地。该水库位于兰州以上约100公里的黄河干流上,水库上游没有较大的污染源,水质达近Ⅰ类标准,基本符合生活和工业用水标准。且刘家峡水库与兰州市直线距离仅为30公里,正常蓄水水位1735米,正常蓄水水位以下库容57亿立方。专家们认为,引水对刘家峡水电站影响微乎其微,技术可行。

  2013年5月,兰州市与水利部综合事业局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刘家峡引水工程是双方合作的首要重点,旨在建立第二稳定优质水源,新建大型水处理厂,逐步改变兰州市供水结构,“从根本上提高水质”。

  然而,原计划于2014年3月份开工的第二水源建设项目,由于投资的原因,没有按期实施。

共有访客发表了评论 网友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

     精彩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