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建设的倡导者  绿色生活创建的践行者

当前位置:新闻资讯 >  时政要闻 > 正文

商丘市加快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行动方案(2025—2027年)(征求意见稿)

2025/11/27 15:35:17   商丘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人气:750

商丘市加快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行动方案(2025—2027年)(征求意见稿)

为加快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产业和应用发展,全方位、深层次、高水平赋能新型工业化,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发展目标

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聚焦“两高四着力”,以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为主线,实施“产业转型、产品创新、服务构建、基础支撑、生态优化”五大工程,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力争到2027年,全市累计创建省级数字化转型“小灯塔”企业20家以上,省智能车间、智能工厂100家以上,省绿色工厂、工业园区70家以上,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14个以上,培育人工智能领域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家以上,带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智能应用场景覆盖范围实现从单点突破向综合集成跃升。

二、主要任务

(一)实施人工智能赋能产业全方位转型工程

1.推动重点企业“点上”转型。支持产业链头部企业聚焦全要素、全流程、全生态数字化转型,开展平台化设计、网络化协同、服务化延伸、数字化管理等新模式,探索人工智能在行业数字化转型中的应用,争创省“数字领航”企业。支持重点产业链中小企业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销售服务、仓储物流等业务环节持续深化数字化应用实践,争创省数字化转型“小灯塔”企业。支持小微企业应用传感识别、人机智能交互、智能控制等技术,促进车间计划排产、物流配送、检验检测等各生产环节的智能协作与联动,实现系统间互联互通,数据共享。全市力争年度滚动实施数字化转型项目30个以上、实施重点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项目100个以上,建设具有行业先进水平的省智能车间智能工厂、优秀智能应用场景10家以上。

2.推动重点产业链“线上”转型。聚焦全市7大产业集群15条重点产业链,分行业推进数字化转型。支持新材料产业集群建设覆盖熔炼、轧制、退火等环节的智能工艺模型库,调整工艺条件,提升加工精度和节能降耗水平;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建设柔性智能制造单元,发展模块化生产方式,实现多车型混流生产;支持纺织服装制鞋产业集群发展沉浸式设计,推广大规模场景化定制解决方案,实现产品高效交付;支持电子信息产业集群运用人工智能算法提升生产、检测环节精度和效率,实现设备预测性维护和质量控制;支持现代医药产业集群加快大模型在临床试验设计与分析、药物合成工艺优化等领域应用,提升药品研发生产效率和质量管理水平;支持装备制造产业集群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开展智慧设备智能化辅助设计,发展远程运维和大规模定制新模式,实现装备全生命周期管理;支持食品产业集群将大模型、机器视觉、虚拟仿真等技术应用于生产制造全过程,实现产品质量视觉自动检测、食材全流程追溯。

3.推动重点开发区“面上”转型。以豫商经济技术开发区、永城经济技术开发区、民权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重点,积极引导园区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提升精细化治理能力,争创省高标准数字园区。在节能减排方面,推进人工智能与企业生产设备、工艺流程等融合,年度建设省绿色工厂、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和绿色工业园区5家以上,实现节能减排动态优化;在管理服务方面,建立智能服务系统,适配推送税收优惠、资金申报、人才补贴等政策,实现管理服务快速响应。鼓励产业园区聚焦主导产业,开展产业链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实现整体转型升级,争创省级制造业转型升级试点县(市、区)。

(二)实施人工智能产品创新发展工程

4.突破一批应用领域模型。鼓励商丘北航星空创新产业园等园区,瞄准新一代人工智能前沿领域,加快培育和集聚一批龙头企业,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和专业工具平台研发,努力建成中部领先的数据要素服务创新区。支持企业联合各方力量,以“垂直模型攻坚+细分场景深耕+轻量模型普及”为重点,做精研发仿真模型、工业质检模型、能耗与碳排放管理模型等细分场景专用模型。

5.研发一批人工智能软件。聚焦电力系统监测、定向钻井测量、医疗设备传感等细分领域,支持企业依托嵌入式软件研发优势,融合人工智能技术重构产品,强化场景适配与智能升级,提升核心竞争力。支持企业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业软件和人工智能服务器操作系统,争创省首版次软件产品。

6.创新一批人工智能装备。精准招引人工智能知名企业、上市企业,支持企业研制具有自感知、自决策、自执行功能的工业机器人、检测装配、物流仓储等面向智能生产场景的智能制造装备,加快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研发,实现在细分行业的规模化应用。支持中小企业深耕人工智能细分领域,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争创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三)实施人工智能基础支撑强化工程

7.完善算力和网络设施。强化商丘在全省“一核四极”中的关键区域节点作用,主动融入全国一体化算力网布局,加快推进京东云(华中)数据中心、商丘算力中心等重点项目建设,形成辐射服务豫鲁苏皖交界地区区域算力增长极。鼓励电信运营商加大力度推进制造业集聚产业园区、大型厂区、产业特色明显的工业园区网络建设。

8.加强企业内外网络改造。支持工业企业运用新型网络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建设企业内网,推动信息技术(IT)网络与生产控制(OT)网络融合。支持制造业企业结合产业转型升级的实际需求,面向典型生产制造场景,搭建与行业应用系统相结合的5G示范应用,力争年度培育省级5G全连接工厂3家以上。

9.培育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鼓励商丘市工业互联网平台、“蟹立方”工业互联网平台,拓展技术孵化、场景建设、供需匹配等功能,打造“平台+智能体”,赋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支持各县(市、区)聚焦主导产业,推动龙头企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院校及技术服务商等各类高端要素在重点产业园区集聚,打造具有区域、行业特色的工业互联网技术产业体系和产业集群,鼓励建设运营标识解析二级节点。

(四)实施人工智能服务体系构建工程

10.引进专业服务机构。建立数字化服务资源池,面向全国公开遴选数字化转型服务商,发布一批专业性强、经验丰富的服务商名单,力争引进20个以上高水平数字化服务商服务团队。支持大中型企业剥离软件开发、系统集成、信息服务等技术服务,成立独立法人实体,面向全市工业企业提供专业的人工智能应用和数字化转型服务。

11.推进协同创新载体建设。推动工业软件厂商、用户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主体开展联合攻关,聚焦工业操作系统、核心算法、数据安全等方面开展技术攻关和产品研发,创建人工智能领域制造业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培育人工智能软硬件产品和解决方案。

(五)实施人工智能应用生态优化工程

12.提升人才培养水平。落实支持重点产业领域企业专业人才发展政策措施,重点培育集聚人工智能领域高层次人才,带动培养一批人工智能创新团队。支持商丘师范学院高水平建设人工智能相关学科和平台,探索开展人工智能相关跨学科交叉领域研究。支持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商丘工学院优化人工智能相关专业设置,培养一批人工智能领域高素质技能人才。支持政企校联动,建设人工智能实训和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

13.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支持金融机构创新“AI智造贷”等金融工具,对企业应用大模型调优、数据治理等技术开展智能工厂建设、部署智能产品等工作给予贷款服务,助力企业加快制造业智能化升级。建立“募、投、管、退”全链条金融服务体系,支持有条件的人工智能企业上市融资。

14.提升网络安全保障能力。推动工业互联网安全态势感知、工业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等安全产品研发和应用,引进工业互联网专业安全第三方服务机构,年度为20家以上企业开展工业控制系统网络安全诊断、工业互联网网络安全分级分类评测,提升企业网络安全防护能力。

三、保障措施

各县(市、区)要完善推进机制,细化工作措施,压实工作责任,确保取得实效。统筹市、县两级专项资金,支持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技术创新、装备产品、应用场景等。积极打造省数字领航企业、数字化转型“小灯塔”企业、智能工厂智能车间等标杆,推动先进经验和成功模式复制推广。组织开展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深度行活动,建立多层次交流合作体系。加速推进苏皖鲁豫省际交界地区协同发展,推动人工智能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