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强调要“加快完善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体制机制”“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作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关键路径,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对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具有重要意义。但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目前仍面临转化不完全、通道未打开等短板和挑战。下一步,如何进一步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推动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向更深层次挺进,记者专访中国工程院战略咨询中心助理研究员刘懿颉。
中国环境报:当前我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
刘懿颉: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是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有效路径,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当前我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工作在多领域已取得成效。
法律法规政策不断完善。2021年4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实施《关于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意见》,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作出顶层设计。2024年4月1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生态保护补偿条例》,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提供制度保障。这些为生态产品生产、消费、交易、生态收益分配等环节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试点示范助推发展。国家发改委、生态环境部、自然资源部、财政部和金融机构等多个部门和地方都在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国家发改委批准丽水、抚州两地以及北京市延庆区、河北省承德市等10地作为首批国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名单。生态环境部推出七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名单、“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名单。自然资源部推出四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案例。这些举措为各地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路径与示范。
转化路径多元丰富。近年来,各地区依托资源禀赋,加快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探索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路径和模式。如浙江安吉推动“以竹代塑”,促进竹产业转型升级;福建南平探索建立“生态银行”,依托优质生态产品供给能力,推动茶竹水产业融合发展;海南白沙打造集生态产品品牌推广与产品市场交易为一体的综合性管理运行平台……这些创新探索为加快完善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体制机制提供了宝贵经验。
转化成效积极显著。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成效看,各地的有益探索有效助力了乡村振兴,通过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我国农村地区走绿色发展转型之路,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农民过上了生活富裕、产业兴旺的好日子。与此同时,生态产品的价值实现,也推动各地如长江流域、黄河流域上游生态环境的显著改善。
此外,一些科研单位、高校、智库围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开展了大量理论和实践研究。如中国工程院作为国家高端智库建设首批试点单位,多年来积极组织院士专家开展了生态文明建设总体战略研究、长江经济带生态文明建设研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面向2035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战略与政策研究等重大咨询项目,不断强化科技战略咨询,向党中央、国务院、全国人大及相关部委报送有关咨询建议,为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提供了有力的决策支撑。
中国环境报:继续深化改革,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面临哪些痛点、难点?
刘懿颉:我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工作虽然取得阶段性成果,但依然面临痛点、难点。
一是存在“家底”统计尚不清晰。多地区开展了大量核算工作,并公布了GEP核算结果,但核算方法一致性、可靠性依然需要规范。
二是多产业链条延伸不够、产业发展活力不足和保障体系不够完善。例如,茶产业如何向多元需求的消费端延伸,盐湖产业链条向新材料、新能源等相关产业延伸。
三是生态补偿主体和补偿标准需要进一步明确,特别是调节类生态产品价值占比较大且消费者不明确的地区。
四是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中,福建、浙江做的很好,但还有一些地区配套的科技服务体系支撑力度需进一步加大。
中国环境报:如何抓住进一步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牛鼻子”,畅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
刘懿颉:我们要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继续深化改革,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一是“自上而下”规范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方法,增强核算结果的权威性和可比性,充分发挥GEP应用效力。
二是要建设涵盖生态产品生产、加工、制造、流通和服务等经济活动的产业化体系,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市场机制。
三是强化科技创新,发挥好对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支撑。培育绿色转型发展新业态,推动良好生态环境成为现代产业体系的核心生产要素,赋能生态产业化高质量发展,有效促进区域生态比较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加强生态产品产业化试点,进一步拓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特别是中西部地区。
四是加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与国家战略协同推进,建立基于生态产品总值的生态文明建设考核激励机制。激励运营主体主动提升生态产品供给能力和水平,保护和增强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提升生态系统固碳增汇能力,为双碳目标实现提供基础支撑。充分发挥农村地区生态优势、就地就近致富的发展机制,塑造城乡区域协同发展新格局,推动共同富裕。
五是进一步明确生态补偿主体和补偿标准,加强生态补偿政策力度。充分发挥生态补偿机制与碳汇交易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中的作用。
六是谋划并实施一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供给保障重大工程,保障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落地见效,推动生态功能区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