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建设的倡导者  绿色生活创建的践行者

当前位置:新闻资讯 >  时政要闻 > 正文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工作的实施意见

2025/7/11 15:44:05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      人气:637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

推进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工作的实施意见

各盟行政公署、市人民政府,自治区各委、办、厅、局,各大企业、事业单位:

为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碳达峰碳中和重大战略决策部署要求,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主线,立足我区区情实际和发展现状,推动建立符合内蒙古产业发展特色的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制度,健全支撑重点产品绿色电力消费认证机制,拓宽和丰富应用场景,推进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积极开展重点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

以市场需求迫切、减排贡献突出、产业链供应链带动作用明显的产品为重点,在电解铝、纺织品(山羊绒产品)领域率先开展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高质量完成国家试点任务。按照成熟一批推进一批、持续完善的原则,自治区统一发布产品目录,分阶段拓展至新能源、稀土、冶金、化工、大数据、农牧等领域的重点产品,突出重点产品绿色电力消费认证,鼓励使用绿电替代传统能源,完善绿电制氢氨醇、绿色算力、源网荷储等绿电消纳场景应用。

二、推进产品碳足迹认证标准实施

在国家统一标准规则框架下,细化产品碳足迹核算、产品绿色电力消费认证相关技术标准规则,组织相关行业协会、企业、科研单位等制定团体标准,完善具体产品碳足迹核算边界、核算方法、数据质量要求,争取转化为行业标准或国家标准。研究制定重点产品的绿色电力应用评价方法,指导园区、企业做好绿色电力消费基础数据统计。行业主管部门定期发布标准采信清单,为企业、机构提供统一规范的规则标准,构建符合我区产业特点的碳足迹标准化管理体系。

三、搭建碳足迹认证数据服务平台

依托国家碳计量中心(内蒙古)碳达峰碳中和在线监测系统,完善产品碳足迹测量数据管理系统、电碳计量核算平台和认证服务平台。逐步建立与完善产品碳足迹数据库,研究产品碳足迹因子数据,与国家数据库形成衔接和补充。依法合规收集管理产品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数据,持续提升数据质量。推进认证服务平台应用,畅通涉碳类认证供需渠道,鼓励认证机构入驻平台,实现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申请、实施、发证、监督等全流程在线管理。

四、提升产品碳足迹计量保障能力

加强碳计量关键技术研究,完善碳计量量传溯源体系,推广应用碳足迹智能计量器具,指导企业在产品碳足迹核算、碳足迹标识认证时优先选用具有计量溯源性的实际测量数据,并对核算结果和数据进行不确定度分析,提升监测、采集、存储、核算、校验的数据可靠性与即时性。在积极推进产品碳足迹测量技术和数据质量管理建设项目的基础上,推动建立碳足迹测量技术和数据分析重点实验室、技术中心。

五、健全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工作机制

自治区市场监管、发展改革、生态环境、工业和信息化等部门要立足职能职责,建立全区统一协调、分工有序的碳足迹标识认证工作体系,探索通过市场手段获取和利用数据资源,推进企业数据资源开发和利用。支持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技术服务联盟等组织开展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技术创新研发。推动政府购买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服务。推进认证结果在零碳园区、零碳工厂评估、绿色工厂评价、碳足迹核算中采信和应用。自治区市场监管、生态环境部门负责做好统筹协调工作,组织成立技术服务联盟,做好产品认证、技术培训、交流活动、监督管理和本土涉碳类认证机构培育等工作。自治区发展改革部门负责结合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加强对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实施的政策指导;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部门负责指导企业、园区制定产品认证计划,推动企业有序组织实施;财政税务部门负责按照国家及自治区相关规定做好资金保障工作,落实各项已出台的税收优惠政策;自治区金融机构负责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做好认证企业融资支持;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交通运输、农牧、商务、能源等部门,按职责推进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相关工作;各盟行政公署、市人民政府按照国家和自治区有关要求做好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推广实施,引导企业开展认证工作。

六、推动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示范引领

充分发挥碳足迹管理对企业绿色低碳转型的促进作用,将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作为重要方式,鼓励企业开展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带动上下游企业加强碳足迹管理,优化产品生命周期碳足迹管理,提升产品低碳竞争力。鼓励大型商超、电商采销碳足迹标识认证产品,畅通认证产品销售渠道,引导消费者购买和使用碳足迹标识认证产品。鼓励通过认证的企业在其获证产品相关的包装、说明书、广告宣传以及有关材料中使用,披露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信息,推动企业节能降碳。做好绿色低碳宣传教育,传播绿色低碳理念,扩大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工作社会知晓度和参与度。

七、推动碳足迹国际衔接与互认

跟踪国际组织和主要经济体碳足迹相关管理制度、认证规则,加强碳足迹方法学研究。对标国际国内高标准规则体系,加强与国际认证机构交流合作,推动与我区贸易伙伴在碳足迹核算规则和认证结果方面衔接互认,助力企业拓展国际市场。按照国内统一大市场建设要求,发挥区域合作机制作用,积极联合国际国内高水平认证机构,与国内供应链一起优化产品生命周期碳足迹管理,完善数据共享互认机制,推动碳足迹数据采信应用,提升我区产品低碳竞争力。

2025年7月3日

(此件公开发布)

解读如下: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工作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立足区情实际和发展现状,旨在推动建立符合内蒙古产业发展特色的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制度,健全支撑特色产品绿色电力消费认证机制,对促进相关产业转型升级、助力经济社会绿色低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现就有关内容解读如下:

一、《意见》出台的背景和依据是什么?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部署。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建立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制度,《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加快构建碳排放双控制度体系工作方案〉的通知》也提出了明确要求。开展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是应对欧盟即将征收的“碳关税”等绿色贸易壁垒的必要手段,也是落实国家碳排放“双控”目标的有力抓手,有利于更好发挥我区绿电优势,推动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带动相关产品出口,对我区科学制定减排路径、优化产业布局具有重要的意义。这项工作是“双碳”工作一项新的探索实践,目前国家层面正加快构建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我区电解铝、纺织品(山羊绒产品)两类产品已经入选国家试点范围。为科学高效推动该项工作,自治区市场监管局会同发改委、生态环境厅、能源局等部门起草了本《意见》。

二、《意见》出台的意义有哪些?

《意见》的出台,将助力内蒙古构建系统的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推动传统产业绿色低碳转型,提升产品绿色竞争力,促进绿色消费,同时也为内蒙古融入全球绿色经贸体系、实现“双碳”目标奠定坚实基础,对推动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主要体现4个方面。

(一)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的务实之举。党的二十大报告将绿色发展摆在突出位置,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是对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精准回应和具体落实。充分发挥质量认证“传递信任、服务发展” 的重要作用,能够有效引导政府、行业、企业等各层级力量广泛参与到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工作中来。

(二)助力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当前我区传统产业正在向绿色转型方向迈进,按照能耗双控要求,传统工业园区、高耗能企业均需要大力节能降碳,开展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可以助力产业转型升级、抢抓绿色低碳发展机遇,让内蒙古产品贴上绿色标签。比如钢铁、铁合金、光伏组件、锂电池、晶硅、羊绒等产品面向国外市场需要通过认证摸清碳家底,找到最优减排路径。我区绿电产业基础雄厚,在绿氢、绿醇、绿氨等领域开展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恰能凸显我区绿电优势。

(三)顺应绿色贸易趋势。随着国际社会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关注度不断提高,绿色贸易壁垒逐渐兴起。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有助于企业应对国际绿色经贸规则,提升产品在国际市场的认可度和竞争力,促进外贸可持续发展。通过认证,企业可以向国际市场证明其产品的低碳环保特性,突破贸易壁垒,拓展国际市场份额。

(四)推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意见》的实施能够引导全社会逐步树立绿色低碳理念,从生产、消费等各环节推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时,可以根据碳足迹标识选择低碳产品,从而倒逼企业不断降低产品碳排放,形成绿色生产和消费的良性循环,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三、《意见》中主要任务有哪些?

《意见》从认证什么产品、以什么标准认证、如何保障认证三个层面提出7条举措,体现了试点先行、突出区域特色、加强制度创新、激发市场活力、抢抓政策机遇工作导向,重点对绿电消费场景应用提出了具体举措,从助力绿色转型发展角度明确了相关任务和工作机制。分别为:

(一)如何积极开展重点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高质量完成电解铝、纺织品(山羊绒产品)国家试点任务,按照成熟一批推进一批、持续完善的原则,分阶段拓展至新能源、稀土、农牧等领域的重点产品,突出重点产品绿色电力消费认证,鼓励使用绿电替代传统能源,完善绿电制氢氨醇、绿色算力、源网荷储等绿电消纳场景应用。

(二)如何推进产品碳足迹认证标准实施?在国家统一标准规则框架下,细化产品碳足迹核算、产品绿色电力消费认证相关技术标准规则,组织相关行业协会、企业、科研单位等制定团体标准,争取转化为行业标准或国家标准,构建符合我区产业特点的碳足迹标准化管理体系。

(三)否有碳足迹认证数据服务平台?如何申请?完善产品碳足迹测量数据管理系统、电碳计量核算平台和认证服务平台。建立与完善产品碳足迹数据库,研究产品碳足迹因子数据,与国家数据库形成衔接和补充。为企业提供服务平台,鼓励认证机构入驻平台,实现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申请、实施、发证、监督等全流程在线管理。

(四)如何提升产品碳足迹计量保障能力?加强碳计量关键技术研究,完善碳计量量传溯源体系,推广应用碳足迹智能计量器具,优先选用实际测量数据,提升数据可靠性与即时性,推动建立碳足迹测量技术和数据分析重点实验室、技术中心。

(五)健全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工作机制有哪些?根据职责分工自治区市场监管、发改、生态环境、工信等部门建立全区统一协调、分工有序的碳足迹标识认证工作体系,支持开展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技术创新研发,推动政府购买服务,推进认证结果采信和应用。自治区市场监管、生态环境部门负责统筹协调,组织成立技术服务联盟,做好产品认证、技术培训、交流活动、监督管理和本土涉碳类认证机构培育等工作。发展改革部门负责结合碳排放双控工作,加强对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实施的政策指导;工业和信息化部门负责指导企业、园区制定产品认证计划,推动企业有序组织实施;财政税务部门负责按照国家及自治区相关规定做好资金保障工作,落实各项已出台的税收优惠政策;金融机构负责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做好认证企业融资支持;住建、交通、农牧、商务、能源等部门,按职责推进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相关工作;各盟行政公署、市人民政府按照国家和自治区有关要求做好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推广实施,引导企业开展认证。

(六)如何推动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示范引领?鼓励企业积极参与认证,带动上下游企业加强碳足迹管理,提升产品竞争力。鼓励大型商超、电商采销认证产品,畅通产品销售渠道,引导消费者购买和使用。鼓励企业在宣传推广中主动披露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信息,推动企业节能降碳。做好宣传教育,传播绿色低碳理念,扩大社会知晓度和参与度。

(七)如何推动碳足迹国际衔接与互认?对标国际国内高标准规则体系,加强认证结果衔接互认,与国内供应链一起优化产品生命周期碳足迹管理,助力企业拓展国际国内市场。联合国际国内高水平认证机构,与国内供应链一起优化产品生命周期碳足迹管理,完善数据共享互认机制,推动碳足迹数据采信应用,提升我区产品低碳竞争力。

四、开展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对企业有哪些益处?

(一)开展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有助于企业更好地满足产业链绿色转型需要。当前,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将产品碳足迹认证要求纳入可持续供应链管理要求。开展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有助于企业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产品碳足迹量化,指导企业持续实现自主温室气体减排和/或清除增加,助力产业链上下游加速实现绿色低碳转型。

(二)开展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有助于企业更好地提升产品附加值与市场竞争力。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能够清晰直观地披露产品碳排放数据,帮助消费者准确认知产品的低碳属性,积极引导绿色低碳消费,提升产品附加值。通过认证助力绿色信贷、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碳普惠等政策工具更好地发挥功能,给企业精准有效的金融支持和政策激励,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三)开展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有助于企业更好地适应国内外温室气体减排政策要求。在全球碳中和背景下,各国政府纷纷出台一系列限制温室气体排放与减排政策,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已逐渐被国际组织或监管机构采纳,目前,欧盟、美国、英国、日本等十多个国家/地区已建立并实施了产品碳足迹标识制度。

五、解读时间、形式和渠道

《意见》印发一周后,通过问答式文字材料形式在政府官网挂网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