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低碳网!
当前位置:智库课题 > 课题研究 > 正文

黑龙江以乡风文明助力乡村振兴 鼓了口袋富了脑袋

2018/10/12 14:07:55  http://www.ditan360.com/   人民网  人气:4716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一年来】

  “不要彩礼和嫁妆,自己家业自己创。”在齐齐哈尔泰来县克利镇永安村,新式农村婚礼办得同样喜庆热闹。

  “不喝酒来不吃席,瓜子西瓜摆上场。”佳木斯汤原县香兰镇新建村以别开生面的茶话会代替了学子宴。

  “乡村振兴新画卷,撸起袖子加油干。”在虎林市伟光乡伟光村,村民用自编自演的文艺表演提振致富的精气神。

  “乡村好不好,不光看农民口袋里的票子有多少,更要看农民的精神面貌。”黑龙江省文明办专职副主任庞玉红表示。

  黑龙江省在乡村振兴过程中,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环境整治 乡村美起来

  秋日时节,记者走进宁安市渤海镇小朱家村,干净整齐的农舍、平展的村路、凉亭、花坛、广场……整洁的村容村貌不仅给村民带来了生活享受,更让这里的乡村生态游异常火爆。

  刚刚过去的国庆假期,村民王凤先忙得不可开交,大量游客到他的农家院游玩。“政府建设美丽乡村,投资打造农家乐样板房,鼓励我们发展乡村旅游,我就开了农家院,好环境不仅能带来好心情,还能带来好效益。”王凤先说。

  “自然、简单、干净就是心灵最好的栖息之地。”到过小朱家村的游客这样感慨。

  不只小朱家村,宁安市240个行政村中有109个村都在积极实施环境整治、移风易俗、典型示范等工程,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精神文明搞好了,也会激发人创造财富的能力。”宁安市委书记徐利刃说,“我们要让宁安市的美丽乡村从一处美向一片美、从环境美向生活美、从外在美向内涵美转变,让农村人愿意留在农村,城市人愿意来到农村。”

  而在鸡西市,“厕所革命”开展得如火如荼。10月的鸡西,天气已经转凉,虎林市宝东镇东兴村村民初乐凤坐在土炕上,看着刚改建的厕所非常满意。“今年冬天上厕所不用遭罪喽。”

  农村美不美,要看厕所是不是旱改水。农厕改造让农村面貌发生根本变化。以前的东兴村没有污水处理设施,粪便露天堆,污水到处流。农厕改造后农户家的污水和粪便直接流到自家院里集污井,半年抽一回当肥料,村容村貌整洁了,东兴村也成为当地生态文明村。

  移风易俗 文化浓起来

  在哈尔滨方正县方正镇建国村,无论是听政策宣讲还是学习文化知识,抑或举办婚礼喜宴,村民都会自觉聚到“德礼之家”。“德礼之家”既是村里开展德礼活动的场所,也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阵地。

  步入“德礼之家”大门,“倡导新风尚”几个大字映入眼帘,窗户一侧屏风上展示着“贤达榜”“精英榜”“善行榜”“孝老榜”“学子榜”等。墙上挂着通俗易懂、简便易行的村规民约、家风家训,这些传递着传统习俗的文字,让原本简朴的礼堂多了些文化底蕴。

  “以前农闲时,村民没处去,没事干,经常打麻将、扯闲话,现在,村里定期有培训,搞讲座,把村民聚到一起,比的都是谁孝顺老人、谁勤劳致富。”方正镇党委书记高守星介绍说。

  在培育文明乡风中,黑龙江省着眼农村和农民的生产生活特点,从良好行为习惯养成和价值观念普及入手,深入开展“德礼满龙江”主题教育实践活动,通过百姓大讲堂、农村文明随手拍、农民素质争优赛等途径,引导广大农民学礼仪、尊礼仪、用礼仪,培育崇德向善、诚信友善的民风。

  不仅如此,黑龙江省还通过弘扬特色乡土文化,以文化育民、乐民、惠民。

  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注重文化传承和发展,利用少数民族地区的特色,定期举办那达慕、传统游艺项目比赛、广场舞、民族文化节等民族特色活动,丰富群众业余文化生活的同时,也吸引了一大批来自外地的游客。

  在杜蒙胡吉吐莫镇东吐莫村,街道所在土房都进行全面升级改造,房顶绘制的蒙古族元素图案,展现出特色村寨的高颜值。“我们还将正宗蒙古族餐饮文化搬上餐桌,烤全羊、马奶酒、奶片等蒙古族饮食深受游客喜爱。”胡吉吐莫镇镇长曲世炜介绍说。

  党员带头 红旗飘起来

  在农村,儿女结婚操办婚宴是“理所应当”的事,可齐齐哈尔泰来县克利镇永安村党支部书记李洪祥却颠覆了这个“常理”。

  在今年7月女儿的婚庆典礼上,没有大鱼大肉的酒席、不收宾客的礼金,以茶话会的形式办了个新式婚礼。宾客们嗑着瓜子,吃着喜糖,众多美好祝福让这场婚礼同样出彩。

  “作为一名党员,必须率先垂范,带个好头。作为一名村干部,只有作风正了,带动村民时腰杆才能更硬。”李洪祥说。在他的示范下,该村红白理事会会长王宝喜今年儿子结婚,也计划不办酒席;支部副书记王宝发的女儿考上大学,也不操办酒席。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领导和团结农民的坚强堡垒。黑龙江省在培育乡风文明,促进乡村振兴过程中,发挥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

  尚志市元宝村党总支书记张宝金在村支书的岗位上已经干了快40年,为啥老支书的威信像地里不断拔节的庄稼,越来越高呢?“你拿什么心对群众,就能换回群众拿什么心待你。只要你真心为村里办实事,即使群众当时不理解,慢慢也会理解。”张宝金说。

  39年来,张宝金率先垂范,干字当先,带领村党支部和村民,从大力发展铅笔工业,到升级发展生态农业,再到大力推动旅游服务业,昔日人尽皆知的“光腚屯”,成了远近闻名的“亿元村”,村民的获得感、满足感、幸福感也在一天天地增强。

  现在,村里家家都住上了别墅,但张宝金仍然住在老村部不足10平方米的传达室里。“一个人好,不如一个村好。”张宝金始终秉承这样的信念。

  (本报记者 赵洪波 张士英)

共有访客发表了评论 网友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