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低碳网!
当前位置:智库课题 > 观点评论 > 正文

刘林森:中国普及汽车应该有个“度”

2012/4/28 15:21:33  http://www.ditan360.com/   刘林森  人气:37858

  中国低碳网专稿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目前在中国许多大小城市制造PM2.5的罪魁祸首是汽车尾气,国家环保部发布的2011年《中国机动车污染防治年报》称,机动车污染已经成为中国空气污染中最突出、最亟待解决的问题。

  我国汽车保有量目前已超过1亿辆,仅次于美国的2亿多辆,成为世界上另一个汽车大国。普及汽车本来是好事,但过头了就要走向反面,结果是得不偿失。

  而与之对应的现实是:全国“堵”声一片,停车矛盾突出,恶性交通事故频出,而更令人恐惧的是机动车尾气已成为国内城市大气污染的重要元凶。部分地区甚至出现了每年200多天的雾霾天气,这些问题都与机动车排放的氮氧化物、细颗粒物等污染物直接相关。这一情况也获得了国内许多城市承认,汽车尾气是制造灰霾天气的元凶,而灰霾是导致多种疾病乃至肺癌的重要原因,我国近年来肺癌患者急剧增加汽车尾气难逃其责。

  我国普及汽车应该讲实情,首先是土地制约。我国城市道路总长度26.7万公里,城市道路面积48.2亿平方米,人均拥有城市道路面积仅12.83平方米,是属于世界人均道路面积最少的。同时,城市街道交通拥堵,不少街道、住宅区、公共绿化带等都成了“停车场”。

  其次是能源制约。如果中国的汽车普及率达到美国超过50%的水平,按2020年预计13.4亿人口计算,中国将保有6.9亿辆汽车。以每辆汽车每年平均耗油2吨来计算,中国的总耗油量将达13.8亿吨,相当于目前全球每年石油贸易量的86%。可能吗?即使普及电动汽车,这不过是改变了使用能源的种类。中国超过70%的电能来自化石燃料中最具污染力的煤,这种状况在今后相当长时期也难以改变,电动汽车的普及不可能明显缓解我们向汽车社会迅跑的制约。

  再看环境制约。汽车排放正在成为最大的污染源。如果今后二三十年中国的汽车普及率达到6.9亿辆,就意味未来废弃排气量相当于当前世界所有的汽车排放的总和。在车辆不多的情况下,大气的自净能力尚能化解车辆排出的毒素。但中国许多城市已车满为患,交通拥堵成为家常便饭,汽车本应具备的便捷、舒适、高效的特点却被过多的车辆逐步抵消。汽车污染大气的同时还对周围环境形成噪声污染,我国交通噪声污染就占整个环境噪声总量的25.5%,而车辆密集区域的噪声比例远大于此。

  以上现实表明,中国的政策应该限制购买私家车,而不是为了扶持汽车工业而鼓励购买小汽车。在抉择城市交通模式上,世界上先知先觉者首先想到的是,全球变暖将给人类带来灭顶之灾。而地球变暖的罪魁祸首之一,就是工业废气的大量排放,毫无疑问交通工具中的汽车是排放废气交响大合唱中的主要一员。因此,欧美一些国家不惜动用立法手段阻止这个“毒瘤”的生长,坚决支持“零碳排放”的自行车交通。

  在世界上,对传统交通模式进行改革最成功的是欧洲。欧盟国家5年前开始在境内实施“环保出行”计划,此举旨在顺应环保潮流,降价对石油的依赖,减少污染,保护环境。为了保护环境,近年来许多欧洲国家纷纷采取措施,尤其在限制使用汽车上相当严格。英国伦敦市政府已发出交通白皮书,公告市民,为了限制轿车数量,减少堵车和空气污染,将提高停车费用,城区原有的各大公司、公共场所的免费停车场一律改为收费车场。

  引起国际媒体关注的是,欧洲各国为了解决私人轿车所带来的环境问题,在改善公共交通的同时,不遗余力倡导自行车出行,一个新的普及自行车交通的热潮正在升起。2002年以来,欧洲有15个国家拨款兴建自行车专用车道。三年前荷兰建成世界上第一条高速公路,世界首富国家瑞士,汽车普及率很高,这个小国境内已有9条自行车专用公路,全长3300公里。此外,德国、法国、瑞士等国家也在积极筹划建造自行车高速公路。在欧洲的许多城市,均建设了层次清楚的三级别道路:城市道路、地区道路、邻里之间的道路。其效果是双重的:近期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了自行车的使用率和骑车人的安全系数;远期自行车使用的增长,避免了小汽车交通的单一发展,有利于环境保护。

  国无远虑,必有近忧。改革中国城市交通正在考验一个国家的智慧。应该说,振兴自行车交通是一种觉醒,是对以往执行错误的交通政策的反思。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他山石可攻玉,中国改革城市交通政策已迫在眉睫,他国的远见卓识,值得咱们中国学习和借鉴。

  (中国低碳网专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共有访客发表了评论 网友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