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低碳网!
当前位置:绿色联盟 > 绿色能源 > 正文

与东盟开展清洁能源区域合作潜力大 中国有优势仍需政府企业共同发力

2019/6/21 14:30:50  http://www.ditan360.com/   中国低碳网  人气:4612

        东盟是全球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区域之一,也是能源需求最旺盛的区域之一。据了解,在过去的17年里,东盟十国能源需求增长了73%。预计未来25年仍将保持年均2%以上的增长速度,高于1%的全球平均水平。然而目前,化石能源仍然是东盟国家最主要的来源,化石能源消费在能源需求中的占比仍超过70%。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背景下,东盟国家面临能源转型的迫切需求。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在近日由国家能源局和东盟秘书处指导、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等单位主办的第四届东亚峰会清洁能源论坛上了解到,东盟国家可再生资源丰富,大力发展新能源需要大量资金、人才和技术,而中国经历了新能源快速发展阶段,风电、太阳能、生物质等可再生能源装机量稳居世界第一,在政策制定、项目建设、装备制造、能源技术等方面具有一定经验积累。双方共同开展清洁能源能力建设交流,有助于实现优势互补。
        能源可及是东盟未来能源电力建设目标之一
        国家能源局监管总监李冶在本次论坛上给出了一组数据:截至2018年底,中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达到了7.28亿千瓦,约占全部电力装机容量的38.3%;2018年中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达到了1.87万亿千瓦时,包括核电在内的非化石能源的发电量超过2.2万亿千瓦时,占全部发电量的比例超过30%。
        当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一大非化石能源电力的生产国和消费国时,东盟国家截至2017年底,尚有5800万人口未实现电力可及、2.55亿人口未实现清洁炉灶可及,分别占东盟国家总人口的9.0%和39.7%。
        解决能源可及将是东盟国家未来能源电力建设发展的目标之一,中国的经验或许能够成为破解这一问题的“助推剂”。
        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李创军在论坛上表示,“在上世纪末,我国还有约4000万无电人口,经过十余年的努力,到2015年,我国已全面解决了无电人口用电问题。”
        对于东盟地区如何实现电力可及,李创军在论坛上提出四大建议:一是实施电网建设与改造,通过建设大电网,推动电网互联互通和延伸覆盖,加快为无电人口通电;二是在大电网覆盖不到的地方,充分发挥分布式光伏、风电、小水电等可再生能源的作用,为当地供电;三是加强政策引导和创新,政府要有主动解决问题的意识和意愿;四是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
        中国在清洁能源区域合作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方面是电力需求的持续增长,另一方面是可再生能源开发程度普遍较低,加之全球新能源开发成本趋于下降,因此可再生能源满足电力需求的潜力非常大,但对东盟国家来讲也意味着转型压力。
        据了解,东盟区域内清洁能源资源种类丰富,各国资源禀赋及开发条件差异较大。东盟太阳能平均日辐射量在5kWh/m2左右,属于资源丰富的地区。印度尼西亚可再生能源资源种类和资源量最为丰富;缅甸、越南、马来西亚、老挝以水能资源为主;泰国、菲律宾、柬埔寨可再生能源资源相对较少;文莱及新加坡可再生能源相对匮乏。
        由此看来,东盟各国能源、资源禀赋各有所长,在能源领域,尤其是清洁能源领域互通有无,不仅有益于区域经济的共同发展,也有益于发挥各国的资源优势。对此,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党委书记、副院长彭程表示,“东盟大部分国家都是小国,如果局限在国内发展速度较慢,因此要发挥好供给侧和需求侧的互补性,加快发展速度。”
        联合国亚太经社会能源司司长刘鸿鹏在接受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清洁能源区域合作主要涉及“东盟+3”国家,以可再生能源为主,东盟作为比较成熟的区域间组织,有明确的政策交流方向和区域外的合作目标,同时也具有非常明确的清洁能源发展目标。”比如,在《2016-2025年东盟合作行动计划第一阶段:2016-2020年》中,东盟设定了到2025年在一次能源结构中可再生能源占比达到23%的总体区域目标,东盟各国也根据本国国情制定了相应的可再生能源发展中长期目标,以及包括如何开展区域间的合作。
        刘鸿鹏告诉中国经济导报记者,“中、日、韩3国有很多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技术可以在东盟国家发展、应用和投资,同时在资金上有很大的优势,尤其结合中国‘一带一路’倡议,投资机会也不断增加。另一方面,东盟各国也需要在可再生能源、清洁能源方面吸引国际投资,因此会出台更多优惠的政策。”
        刘鸿鹏举例说:“比如,中国的太阳能企业已经在泰国有生产基地,中国可再生能源的示范项目在东盟国家都有所推动,合作潜力很大。同样,日韩两国也在作着这方面的努力。”
        不过与日韩两国相比,刘鸿鹏认为,中国在合作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国的技术或许并不是最先进的,但却更可靠、更实用、更加具有经济性。更重要的是中国与东盟的合作比日韩更具有地理位置上的优势。”
        刘鸿鹏坦言,“目前中国在区域能源合作中已具备资源、技术、资金等有利条件,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与东盟国家展开更加深入的合作,以及在合作过程中,我国可以获得哪些收益。”
        区域清洁能源合作推动能源转型
        推动东盟地区能源可及和清洁发展,区域合作有着重要的意义。那么区域清洁能源发展是否能够助推区域经济繁荣呢?
        “清洁能源区域合作无疑是能够推动能源转型的。”刘鸿鹏认为,对于东亚国家来讲,目前面临的挑战是如何通过能源的转型推动经济的发展。以中、日、韩为例,都是非常依赖石油进口的国家,如何通过区域内的合作来减少这些国家对于传统能源的依赖,提高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耗中的比例是他们需要考虑的问题。而东北亚的俄罗斯和蒙古国有丰富的可再生能源资源,通过区域内的合作能够加速推动能源的转型。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区域清洁能源合作还可以带来更多投资的商机。”刘鸿鹏表示,“要实现100%的能源清洁,就意味着必须投资新的基础设施和设备,这对经济和商业来讲都意味着更多的机会。”
        同时在刘鸿鹏看来,区域清洁能源合作能够减少各国家、各经济体面临的外部风险,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以及通过清洁能源技术的转移推动接受国技术的快速发展。
碳信托有限公司中国总经理赵立建认为,“能源供给确实能够给整个经济体系提供‘催化剂’,通过区域内清洁能源合作来推动其他领域的合作,从而带动整个区域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政府:高端引领、规划先行
        企业:融资推动、积极参与
        由此看来,区域能源合作能够推动区域经济的繁荣,“东盟+3”国家也需要这种合作来实现优势互补,但是中国能源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并非一帆风顺。
        虽然中国太阳能、生物质能、垃圾发电等一系列成熟项目已走进了东盟市场,不过中国经济导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中国能源企业积极走出国门开展对外出口贸易,不但不断面临反倾销调查、市场准入限制等贸易壁垒,而且在技术上也受到“打压”,以技术专利、标准、资质、认证等为表现的“技术壁垒”,成为中国企业进入海外市场的重要障碍之一。
        刘鸿鹏告诉中国经济导报记者,“中国的技术虽然从资金、投资、成本上都要比欧美等发达国家便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所以这就要求中国企业积极开发适用当地的技术并不断完善。同时产品的售后服务以及培养当地的技术人员都不可忽视。”
        “事实上,中国企业包括中国政府的项目在其他国家都是有风险的,我们需要面对的是如何评估风险以及如何合理规避风险。”刘鸿鹏坦言,“所以在投资前要对投资国的政治体制和经济环境充分了解。政府和企业也要发挥各自的作用。”他解释说,“企业可以通过官方渠道,例如使馆经商处了解投资建议等,而对于有能力独立做市场研究的企业来讲,也可以与官方渠道相结合。”
        对于政府和企业应该如何在区域能源合作中发力,彭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高端引领、规划先行、融资推动、企业参与。”他解释说,“前两个词是针对政府而言,后两者是企业所为。”他认为,政府层面的“高端引领”是国际合作的基础,能够确保项目的高质量推进。

        作为世界能源生产和消费的重要地区,“东盟+3”国家在能源方面的行动一定会影响到全球能源的发展路径。彭程表示,在该区域内,处于加速发展阶段的发展中国家占主体,这些国家的区域能源合作如果能够形成良好的发展模式,未来能够给其他发展中国家在发展方式和路径上提供了良好的借鉴范例。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共有访客发表了评论 网友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

     精彩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