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上午,由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局联合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以下简称青岛能源所)共同举办的“符合国情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研讨会”在北京举办。
会上,青岛能源所正式对外发布GIS-LCA(基于地理位置开展全生命周期碳足迹评价)软件。
这也是目前国内贯彻《温室气体 产品碳足迹 量化要求和指南》(以下简称产品碳足迹核算通则标准)发布的首款碳足迹评价软件。
谢克昌院士、贺克斌院士、葛世荣院士、田亚峻研究员等共同发布GIS-LCA软件
9月10日,由生态环境部提出并指导制定的产品碳足迹核算通则标准由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正式批准发布并将于10月1日起实施。这一标准填补了我国产品碳足迹核算通用标准的空白,又被业内称为“母标准”、碳足迹标准的标准。标准的颁布对后续碳足迹的核算有了基本的制度基础。
据了解,LCA全生命周期碳足迹评价方法论最早来自于西方,是以过程分析为基础的评价法,对产品原材料开采、生产、使用以及废弃全过程进行跟踪、定量分析与评价,可用来评估某一产品在生命周期或服务过程中所排放的温室气体对气候变化的潜在影响。
青岛能源所研究员、首席科学家田亚峻告诉记者,以西方为主导的碳足迹核算标准普遍采用国家平均因子数据,这不完全适用于我国幅员辽阔、空间发展非常不均衡的现实国情。同时,国际惯用数据库中涉及中国的因子数据也完全滞后我国实际水平,对国内“新三样”出口核算碳足迹带来很大的困扰。因此,立足我国国情建立适应国际规则的碳足迹管理体系非常迫切。
青岛能源所研究员、首席科学家田亚峻对GIS-LCA技术与软件进行介绍
在今年6月发布的《关于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的实施方案》总体要求中明确,从产品碳足迹着手,完善国内规则、促进国际衔接,建立统一规范的碳足迹管理体系,推动规则体系兼具中国特色和国际影响。
面向国家的重大需求,中国工程院谢克昌院士、田亚峻研究员团队历经十余年研究提出将地理信息与全生命周期碳足迹评价全面融合的新方法,解决了国际碳足迹标准无法精准识别数据的空间差异,以及不适用于我国空间发展不均衡的国情等问题。
“GIS-LCA独特之处在于,它能够将碳足迹的生命周期各阶段或各过程与实际地理位置进行关联,可识别并追溯碳足迹在地理位置上的转移,从而突破了国际标准和方法无法识别碳足迹空间异质性的局限性。可以为碳足迹精准核算和管理提供科学、全面、系统的技术支撑,帮助政府部门、企业等及时、准确、可靠地核算碳足迹,对支撑我国实现‘双碳’目标将发挥底座作用。此外,GIS-LCA兼容并且创新了西方技术,为中国在全球碳足迹核算领域争取更多的话语权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田亚峻介绍。
谢克昌院士表示,建设符合国情的碳足迹体系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政府指导、科研攻关、产业配合以及市场推动,各方齐心协力才能完成。GIS-LCA方法论的提出植根于中国国情,为我国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提供了开放性探索,也是推动我国碳足迹管理走向科学化、标准化、国际化的良好开端。
据了解,这项GIS-LCA 技术目前已成功应用于多个行业领域、区域。其中,在浙江省乐清市的电力电气碳足迹评价试点中,首次从微观上将产品、企业、供应链、产业链、政府、认证机构互联互通,为各方提供了一个全面的碳足迹管理解决方案。
乐清市市委常委、副市长叶序锋告诉记者,乐清开展了全国首个区域级集群产业碳足迹核算模型建设,通过引入GIS-LCA软件平台打造电力电气产品碳足迹核算模型,目前已囊括小型断路器、柱上开关、变压器等8个品类。在此基础上,深度分析电力电气绿色供应链,形成了乐清电气产品供应链碳足迹路径图,以可视化工具,识别出产品使用阶段等产业链减碳关键节点,给予减碳优化方案,持续推动整体供应链碳排降低。
“通过运用GIS-LCA软件平台,基于统一的标准、方法学、核算软件、数据库的‘四统一’基础上完成了48家企业、86个产品碳足迹标识评价认证工作,不断提升乐清电气绿色低碳产品的品牌力。”叶序锋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