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美国大选以及即将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巴库大会(COP29)正受到各方关注。9月初,美国总统国际气候政策高级顾问波德斯达(John Podesta)访华,与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刘振民会谈。波德斯塔在会后发出信号:中美两国虽然在气候融资等问题上仍存在“一些分歧”,但会谈已在缩小分歧方面取得了进展。“我们仍然可以找到合作的领域,以造福我们的人民并改善我们的气候。”波德斯塔说。
作为参与气候治理的主要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代表,气变对话合作已成为中美关系的组成部分。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科院战略咨询院原副院长王毅表示,今年以来,双方气变团队密切沟通,达成一系列务实合作成果。“希望美方保持政策稳定性,切实尊重中方合理关切,避免保护主义和泛安全化,同中方共同努力,合力应对全球性挑战。”王毅说。
距离COP29举行还有不到两个月,关于应对气候变化的探讨仍在继续。日前,“COP29前瞻:气候影响加剧,行动何以加速”国际研讨会日前在京举行,来自科研机构、非政府组织的专家们,围绕全球气候治理中的资金、技术与适应能力建设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入交流,由澎湃新闻主办、气候月刊《临界点》承办。
“我对即将到来的COP29大会有4点期望。一是推动更加积极有效的资金共享机制;二是加强减缓气候变化所致损失与损害;三是提升气候适应能力;四是确保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充足的技术与行动支持。”尼日利亚亚历克斯·埃库埃梅联邦大学气候变化与发展中心主任Chukwumerjie Okereke在会上表示。
在王毅看来,COP29作为《巴黎协定》进程中的关键节点,其核心议题之一是新气候集体量化资金(NCQG)的落实。然而,发达国家在资金承诺上的含糊其辞,以及全球盘点机制的复杂性,使得资金成为达成新共识的关键障碍。“气候变化是一个全球性的挑战,各国虽有责任差异,但共同目标清晰明确。缺乏国际合作,我们仅凭单一国家之力很难完成这一艰巨使命。”
世界资源研究所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方莉从经济体系变革的视角分析了全球气候治理的新动向。她认为,气候变化已深刻影响全球经济体系,企业和社会各界对低碳转型的认识不断提高。
方莉以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基金会发起的国际可持续标准委员会(ISSB)为例,说明碳披露已成为企业融资和市场竞争的重要考量因素。数据显示,当前大型跨国企业通过科学碳目标(SBTi)推动供应链低碳化,不仅带动了自身减排,同时促进了全球绿色产业链的形成。
会上,专家们还强调了中国在全球气候治理中的积极贡献与领导力,特别是在推动南南合作、绿色经济转型方面的成功经验,同时就如何激发发展中国家内在活力、构建有效合作机制、推动全球绿色低碳发展进行了探讨,并为即将召开的COP29大会及未来全球气候治理行动提供了宝贵建议和前瞻性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