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建设的倡导者  绿色生活创建的践行者

当前位置:智库课题 >  课题研究 > 正文

增加绿色资源和自身造血机能,才是保证农村环境持续改善的根本

2024/4/17 14:59:27   中国环境报      人气:4051

在农村环境整治工作中,还存在部分农村污水治理设施“晒太阳”、垃圾得不到及时清理等现象,暴露出部分村庄污染治理设施和垃圾清理等举措成为“迎检工程”“面子工程”。究其原因,资金短缺问题始终困扰着部分农村环境治理工作的开展。

各村每年的经济收入参差不齐。如果各村自行承担各项污染治理费用,对富裕村来说不是个问题,而困难村则举步维艰。为平衡这一问题,许多县(市、区)政府承担了辖区各村的环境整治费用,短期内确保了当地人居环境改善工作的整体进展和成效。

但是,县级财政大包大揽的弊端也在逐渐显露。有的县(市、区)因多种原因财政收入缩水,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资金不能及时拨付到位,导致所属各村人居环境改善工作整体上陷入时断时续的状态。也有一些村产生了“守着金碗要饭吃”的惰性心理,不思开源节流,干等着财政拨款,给当地财政带来了负担和压力。

因此,帮助农村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拓展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通道,增加绿色资源和自身造血机能,才是保证农村环境治理工作长期、稳定、高效推进的治本之策。

比如,河北省石家庄市赞皇县首期开发的虎寨口国营林场降碳产品,交易碳汇量25156吨,交易金额173.57万元,有效缓解了周边村庄长期以来环境整治资金短缺的难题,也为周边各村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

各地政府应因地制宜,积极拓展绿色资源,广开收入渠道,为改善村容村貌提供资金保障。扶持各村广泛开展植树造林、森林抚育、封山育林等国土绿化惠民工程,不断增加森林蓄积量和森林碳汇能力。在此基础上,帮助各村通过碳汇交易获得丰厚收入。同时,各村也可通过合法合规的方式有计划、分批次出售长成的林木,获得源源不断的资金流,确保改善人居环境的各项举措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郁郁葱葱的林海还可以营造出风光旖旎的生态美景和清新舒适的局地气候。地方政府还可以此为依托,帮助、指导所属村庄结合当地风情,开展各具特色的旅游、康养等生态产业,在为实现“双碳”目标作出积极贡献的同时,也为地方经济社会绿色转型和高质量发展创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