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建设的倡导者  绿色生活创建的践行者

当前位置:需求信息 >  需求信息 > 正文

风电、光伏等新型储能狂飙猛进 “建而不用”瓶颈如何破解?

2024/4/12 13:49:43   封面新闻      人气:4028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和外送通道建设,推动分布式能源开发利用,发展新型储能,确保经济社会发展用能需求。这是“发展新型储能”首次写进政府工作报告。

在4月,珠江畔惠风和畅,记者走进位于广州黄埔区的智光电气,实验室中硕大的“超级充电宝”正安静地蓄能,一个储能柜背后是五百多户家庭一天的用电量,储能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中展现出自己独有的优势。

近年来,得益于政策支持、技术进步和风电、光伏装机量的快速增加,作为新能源的配套产业,我国储能产业发展迅猛,已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储能市场和储能产品提供国家。装机量不断创新高的同时,部分地区新型储能“建而不用”的问题也日益凸显。

当前,新型储能的发展存在哪些瓶颈?如何让储能电站“活”起来?这是记者此次广州行需要找到的答案。

赛道“狂飙”

全国新型储能装机提前两年达标

位于广东佛山的宝塘储能站,约5个半足球场大小的场地上,一排排白色集装箱式的储能单元整齐排列,组成一个“巨型充电宝”,在用电低谷时,可利用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进行“充电”;在用电高峰时,再将储存的绿电输送到千家万户。按照每天“两充两放”测算,这个粤港澳大湾区最大的储能电站,每年可满足20万居民用户的用电需求。

在用户侧,类似这样的“超级充电宝”也已上岗。在大湾区东岸的惠州,来自智光电气的级联型高压大容量储能系统已投入使用。作为广东省首个用户侧虚拟电厂电化学储能项目,通过峰谷套利预计每年可节约电费超过500万元。

从电源侧到用户侧,新型储能在全国各地渐次落地。一组数据可直观感受赛道热度:截至2023年年底,我国已投运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规模达34.5GW,较上年增长超260%,提前两年完成了目标任务。

之所以如此火爆,一方面在于,相较于抽水蓄能,新型储能的建设周期短、选址简单灵活、调节能力强,与新能源开发消纳的匹配性较好。也因此,加快推动新型储能规模化发展已成为行业共识。

另一方面,智光电气常务副总裁姜新宇提到,新型储能技术涉及多种技术路线,应用灵活,对于推动新能源装机及终端电气化率的提升,促进节能与绿色低碳发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意义重大。

“从这个角度来说,新型储能在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设和能源革命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这也是其能够作为新质生产力代表产业的重要原因。”姜新宇说道。

“超级充电宝”为何建而不用?

三大问题亟待解决

早在2022年,山东、四川、河北等多个省份政府工作报告中就提到了储能,各地政府也进一步对储能配置规模、时长等提出要求。

政策支持下,储能项目遍地开花,但储能的实际运行数据并不好看。此前中电联发布的《新能源配储能运行情况调研报告》显示,新能源配置的储能项目等效利用系数仅为6.1%,大量储能项目沦为摆设。

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市场对储能的需求不够紧迫、储能设备可靠性有待加强以及没有成熟的收益模式。

在姜新宇看来:当前,新能源发电量在社会年总用电量占比还不高,传统火电等机组装机量尚足以支撑电网稳定性,在很多地方新型储能还没有到“非用不可”的时候。

目前,国内新型储能主要是电化学储能。每一个储能电站基本都是由数万至数十万个电芯组成,只要有一个电池出了问题,一整套设备就有可能产生停机故障。这一点也得到南网储能相关负责人的认同。该负责人表示,从电化学储能投运时间段来看,投产1年内的平均转换效率为80.53%,5年以上的平均转换效率为60.86%,反映出电池产品整体质量还不够成熟稳定。

而实际发生的案例中,更多事故还是因“重建设、轻维护管理”导致的。面对相关情况,智光开发相关的DMS等系统,实时监控、预警储能电池安全,降低因人为管理不到位而导致隐患发生的可能性。

此外,上述负责人还提到,很多地方新能源配储还没有成熟的收益模式,电网侧独立储能受制于政策执行等问题,储能电站收益无法得到有效保障。用户侧储能主要收益方式包括峰谷套利、需量电费管理、动态增容、需求侧响应等,但是仍有诸多政策障碍需要突破。

如何让储能电站“活”起来?

“虚拟”电厂助力平衡能源供需

面对6.1%的利用率,如何更好地“活起来”成为新型储能的现实诉求。

姜新宇建议,第一步应该适当调整目前的配储政策,新能源配储不能一刀切,要结合具体地区的供需特性、应用场景等情况理性评估储能的实际作用与价值。结合储能电站选址容易、建设周期短的特点,在需要时配储,量大则加量少则减。

“加快推动储能参与电力现货市场,建立终端峰谷电价动态调整机制,适当增加现货市场价差,扩大储能盈利空间。”中国储能协会秘书长刘勇表示,需要研究发电、电网、用户等多元受益主体间的成本分摊方法。谁受益、谁买单,新型储能最终将通过市场来获得收益。

不高的利用率,意味着储能还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企业如何抓住机遇进一步发展?

“户用储能在过去几年成为海外市场主要增长点。”姜新宇表示,一些欠发达国家电网建设不健全,微网型储能需求大;而发达国家有成熟的电力市场机制,终端消费电价较高,且海外建筑多以低楼层独立建筑为主,结合分布式光伏配套建设储能的难度低,“户储”市场需求量大。

对于国内市场,“虚拟”电厂通过聚合可调节的电力负荷资源,作为一个整体接受电网调度,实现用户端的资源互济。智光通过分布式能源+储能为主的综合能源服务模式,不断加强用户端调节能力建设,致力于推进“虚拟”电厂业务的商业化进程。日前,南网储能科技也与蔚来签订协议,将在虚拟电厂、换电站等领域展开全面合作,推动换电站作为分布式储能的商业应用。

新型储能作为国家能源变革过程中的新技术、新业态,一路高歌的同时仍面临很多问题。面对未来不断扩大的储能装机规模,必须解决“建而不用”的现实问题,以发挥新型储能在发展新质生产力过程中的重要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