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一度,因为化工产业的潜在风险,人们谈“化”色变。但是,化工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在生活中化工产品无处不在,塑料、橡胶、油漆、药品、服装……化工产业也与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高度相关,是技术创新和新材料产业发展的重要源泉。
近年来,临沂市积极推动化工向高技术、高附加值、精细化工方向转化延伸,重点打造新型煤化工、化工新材料、新型肥料、生物化工和精细化工等产业链,全力推动各链条做优做强,逐步形成龙头带动、企业协同、原料互补、安全高效的产业链发展格局,化工产业与高质量发展正发生着“奇妙的化学反应”。
“黄土地、黑土地,施肥就用史丹利”。这么多年来,史丹利的广告依然朗朗上口,让人记忆犹新。伴随着初冬的暖阳,我们走进史丹利集团感受企业发展的脉动。史丹利集团的化肥生产车间内,依然一派繁忙。各种肥料在流水线上快速地流转着,车辆运转肥料有条不紊。把“创造美好农业”作为企业使命,史丹利在进行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上始终不断推陈出新,推出了一系列符合市场需求和环保标准的高效、高附加值的农资产品。为满足市场对绿色、低碳、循环的农业发展模式的需求,重点研发生物农药、生物肥料、植物营养、微生物制剂等高附加值产品,引领我国农业走绿色发展之路。史丹利集团高度重视技术创新与产品研发,形成了科学、完善的现代农业研发体系,并拥有多个国家级研发平台,在为农服务领域逐渐向农资服务商转型。在蚯蚓测土实验室,负责人胡秀涛告诉记者,目前,实验室已检测了8万余份土壤检测,以测土配肥和农化服务为导向,通过蚯蚓测土、配方施肥、专家现场指导、中国农科院顶尖专家指导等方式,实施整村推进战略,实现以点带面、定制化、精准化施肥。
通过改进工艺流程、提高技术水平、强化创新驱动、优化产业布局,金沂蒙集团也从原先单一年产3000吨的小合成氨厂,发展成为以电子新材料、高端原料药、基础新材料为主导产业的国家级循环经济标准化示范单位、国家级绿色工厂。
科技创新是企业强盛之基、进步之魂。在持续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意识,助力企业加强产业关键技术攻关的基础上,我市积极引导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推进产学研融合。目前,我市拥有斯科瑞聚氨酯、舜天化工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9家、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2家,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3家、院士工作站3家,拥有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5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3家,通过产学研用相结合,将院校的成果转化为工业化能力。
没有产业链的壮大,就没有化工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没有产业的绿色转型,就没有走向高质量发展的充沛动能。如何通过布局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是我市化工企业急需面对的迫切难题。
化工产业作为我市八大传统产业之一,涵盖煤化工、生物化工、精细化工等重点领域,拥有复合肥、PVC、抗氧剂等几十类产品,其中19种产品市场占有率国内排名前三,35种产品省内排名前三,形成了以史丹利、施可丰等复合肥生产企业为龙头的新型肥料产业链,以恒通化工、金沂蒙等煤化工企业为龙头的烯烃加工产业链,以舜天化工为龙头的三聚氰胺产业链等9大产业链条。我市持续推进化工产业结构调整、产业链延伸,积极招大引强,不断向下游延链、补链、强链,鼓励企业沿着高端化、绿色化、多元化、低碳化的方向发展。
山东泓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曾几何时是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化工企业,经过十余年的发展,目前已经成为集生物能源、精细化工、酒业、环保、金融、贸易等多个业务板块为一体的大型企业集团。
作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标准化试点企业,山东泓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不断拉长乙醇产业链,将产品从最初的乙醇,向下游延伸到山梨酸(钾)、维生素系列产品、氨基酸系列产品、医药农药中间体、醋酸、香精香料等。通过打造乙醇深加工产业链条,成功打破了欧美国家对这一领域多个产品的垄断,在国际竞争中拥有了产品定价的话语权。
“企业只有通过工艺革新、技术改造,降耗减排、节约资源、降低成本,不断拉长产业链,不断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精尖’产品,才能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山东泓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延河介绍说。
目前,我市重点打造新型煤化工、化工新材料、新型肥料、生物化工和精细化工等产业链,确立各产业链源头、中间产品及最终产品范围,全力推动各链条做优做强,推动链长企业延链。重点推动生物化工、煤化工向上向下延伸产业链条,提升原料自用率、产品附加值。推动泓达生物氯代吡啶、正丁醇扩产,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做强“小木薯、大产业”;推动布局煤制甲醇项目,保障恒通化工30万吨/年甲醇制烯烃项目原料供给,建设环氧丙烷装置,向下游延伸特种聚醚多元醇、聚氨酯等新材料,实现危险物料园区内管道输送、自产自用。
在我市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提供的全方位服务、强力引领和有力保障下,一座现代化、绿色化工园区——方舟创园,在临港化工产业园这片创业沃土上崛地而起,在化工产业链向下游延伸、价值链向中高端攀升的转型道路上阔步前行。
众所周知,一些体量大的化工企业是招商引资中的“香饽饽”;而一些技术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但体量小的化工项目则难以落地。为此,临港经济开发区与王宇博博士合作打造方舟创园(临港)新型化工园区,有针对性地对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精细化工及科技成果转化类项目落地需求进行定制化设计,创造性走出一条通过“集约·共享”理念,实现适配于精细化工产业园区化的发展模式。
“我们在服务企业过程中会有三重身份的转变,初期手续办理时是‘服务员’、设备安装调试时是‘辅导员’、车间安全生产时又变身‘巡查员’,旨在让企业‘拎包入住’,实现轻资产运作。我们这一‘园中园’模式,既实现了产学研用联动,也为全市化工产业培育了新的经济增长点。”方舟创园(临港)新型化工园区常务副总经理高振飞颇为自豪地说。
临港“方舟创园”模式,通过筛选初创型、技术密集型“小而精”企业以租赁厂房方式入驻,打造高端化工新材料及专用化学品产业基地,推动园区功能整体提升。据悉,方舟创园(临港)新型化工园区投资20.5亿元,预计亩均税收可达40万元,目前一期已经入园项目8个,预计可实现年产值20亿元。
方舟创园是我市围绕园区功能提升的创新案例。经过多年发展,依托4家化工园区、2家专业化工园区、4家重点监控点的“4+2+4”发展载体,我市化工产业形成多点支撑、相对集聚的发展格局,初步实现企减质增、规范有序的发展目标,高端化、安全化、循环化、智慧化的绿色化工产业园区正加快建设。
我市化工产业发展载体日趋完善,坚持规划引领,建立园区产业链“一园一图谱”,推动园区间错位发展、优势互补,构建“产业有主导、园区有特色”的化工园区发展新格局。推进园区监管封闭化信息化,完善危化品停车场,实现园区内危化品车辆动态监管;适度超前推进智慧园区建设,重点针对重大危险源、重点监管的危险工艺,实现精准监管。积极拓展承载空间,加强工作指导,规范实施园区扩区;积极盘活园区低效用地和存量建设用地,为产业聚集化、园区化发展拓展空间。
“我市化工产业以构建‘绿色、安全、智慧、高端’的化工产业体系为重点,培育形成‘布局优化、生态良好、链条完善、功能协同’的发展新格局,着力打造从基础化工原料到高端专用化学品的完整产业链,不断提升产业发展的质量和综合竞争力,为工业经济‘量质提升、两年万亿’奠定扎实基础。”化工产业专班负责人、市化工专项行动办公室专职副主任尚海坚定地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