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建设的倡导者  绿色生活创建的践行者

当前位置:新闻资讯 >  政策法规 > 正文

本报评论:推动形成合力,实现对历史遗留矿山科学化、长效化治理

2022/12/9 16:02:00   中国环境报      人气:6651

生态环境部近日组织开展了沿黄9省区黄河流域历史遗留矿山污染状况调查评价实施方案审核,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历史遗留矿山污染状况调查评价是一项基础性工作,有利于摸清矿山污染底数、掌握家底。此项工作是生态环境部深入贯彻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具体体现,是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的重要举措,意义重大。

近年来,历史遗留矿山退出生产后由于管理不善、治理不当等原因,已导致多起突发水污染事件。还有一些不法分子为谋取利益私自购买氰化钠等提金药剂,到废弃金矿尾矿中“淘金” “洗洞”,造成了人员伤亡。这些惨痛的教训时刻警示我们,要高度重视历史遗留矿山的科学管理。

历史遗留矿山的监管难度很大,尤其是退出时间很久的历史矿山。由于企业改制退出、部门管理职能变换、信息沟通不畅、历史上开发强度大导致矿山点多面广等各种原因,很多地方、相关部门对辖区内历史遗留矿山底数并不清楚,科学、有效管理更无从谈起。

笔者认为,生态环境部全面启动黄河流域历史遗留矿山污染状况调查评价工作正当其时。在开展历史遗留矿山污染状况调查的同时,笔者建议,要多措并举,努力推动形成上下级、部门间、社会上的合力,从而在摸清底数的基础上从根本上对历史遗留矿山实现科学化、长效化治理和管控。

通过分享数据形成合力。在组织开展调查拿到第一手的、最翔实的历史遗留矿山底数数据后,可根据管理权限和工作需要,将数据及时向有关部门和相关省份推送,尤其是要与原业主单位等进行数据共享、数据比对,从而最大程度上发挥数据的支撑作用。

通过督察促成合力。历史遗留矿山一旦造成生态环境问题往往后果严重、影响面大。因此,可以考虑在通过污染状况调查评价获取准确情况后,将其纳入各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范畴,对突出的问题形成典型案例,推动相关省市高度重视,加速问题解决。

通过联合行动形成合力。对通过污染状况调查评价发现的普遍性、突出性问题,可以根据相关情况,及时上报,与相关部委开展专项联合行动,充分发挥各行业各领域的专业优势,消除生态环境风险隐患。

通过信息公开形成合力。在开展历史遗留矿山污染状况调查评价、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以及联合专项行动等时,可以邀请相关媒体全过程参与,充分发挥社会监督作用,推动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参与历史遗留矿山问题解决的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