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建设的倡导者  绿色生活创建的践行者

当前位置:政府合作 >  政府合作 > 正文

“双碳”行动助推甘肃新能源发展

2021/5/13 13:46:55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      人气:13245

“双碳”是“碳达峰、碳中和”的简称,碳达峰是指我们国家在2030年前碳排放达到峰值,之后排放总量不再增长;碳中和指到2060年前,针对排放的二氧化碳,采取植树、节能减排、碳捕捉等各种方式全部抵销掉。

2021年全国两会提出要打造河西走廊清洁能源基地,全省两会提出要用好碳达峰、碳中和机遇,打造国家重要的现代能源综合生产基地、储备基地、输出基地和战略通道,在推动本省实现“双碳”目标的基础上,为全国“双碳”提供甘肃经验和甘肃贡献。

推动能源供给清洁绿色转型

甘肃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也是西部重要的生态安全大屏障,资源、区位和通道优势显著,特别是风光资源,技术可开发量达2亿千瓦,具备基地化、规模化、一体化开发的优越条件,这是甘肃省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按期实现“双碳”目标和培育新的经济支柱产业的关键所在。

各项数据显示,全省电力部门深度融入甘肃发展大局,积极借助国家电网集团优势,搭桥修路、保驾护航,推动甘肃新能源大规模开发、传输、消纳良性循环。

经过“十二五”“十三五”快速发展,甘肃省建成酒泉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和张掖、金昌、武威、酒泉四个百万千瓦级光伏发电基地,通渭百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建设初见成效。截至2020年底,全省电源装机容量5620万千瓦,以风电和太阳能为代表的新能源装机占比41.9%,成为省内第一大电源,包括水电的清洁能源装机占比达59%。全省发电量1787亿千瓦时,新能源发电量占比21.5%,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9.5%,新能源利用率达到95.28%,创历史最好水平,推动国家能源局解除甘肃新能源投资红色预警,为我省风电、光伏发电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迎来新契机。

智能电网打造新能源配置平台

甘肃电网地处西北电网中心,扮演着西北电网“四室一厅”中“厅”的重要角色,一直以来,省电力公司克服自身经营困难,在国家电网公司的大力支持下,不断加大投资加快电网建设。

2017年6月,±800千伏祁韶特高压直流工程贯通;2020年5月31日,±800千伏青海—河南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贯通,甘肃再添一条清洁能源外送通道。如今的甘肃电网,通过1条±1100千伏特高压、3条±800千伏特高压和18条750千伏超高压线路与省外电网紧密连接,将清洁能源输送至我国中东部地区。目前,±800千伏陇东—山东特高压直流工程正在推进。该工程建成投运后,将对加快甘肃能源结构转型,助力实现“双碳”发挥重要作用。

经过输电通道建设、实施技术创新和统筹省内调峰资源,甘肃省跨区跨省输电能力提升至2900万千瓦,成为国家西电东送的重要战略通道。目前,甘电外送20个省(市),外送电量由2016年的145亿千瓦时提升至2020年的520亿千瓦时,年均增速37.6%,其中新能源外送电量由2016年的66亿千瓦时提升至2020年的148亿千瓦时,年均增速22.4%,为我省新能源健康持续发展打通出路,极大加快了我省能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换步伐。

“十三五”累计消纳清洁能源电量1512亿千瓦时,相当于节约标煤1858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42亿吨。

“十四五”末,甘肃新能源装机将超过5000万千瓦,占总装机容量比例超过50%,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达30%。

推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

甘肃新能源大规模、密集型的并网和运行,对电网提出更高要求。今年1月底,甘肃省电力公司建成投运智慧观“碳”决策分析平台,实时监测分析省、市、县三级碳排放指数、碳强度指数和碳汇指数,为政府、企业、客户节能减排提供数据服务。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副总经理、“双碳”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行舟告诉记者,立足全省发展大局和能源电力发展规律,兼顾解决当前问题与满足未来发展需要,我省重点开展了八个方面专题研究,力求实现突破,研究制定了“碳达峰、碳中和”行动落地举措,重点围绕能源互联网、源网荷储协调发展、电力市场等七个关键领域,提出20项工作任务,并细化为44项具体举措,推动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发挥电网资源优化配置平台作用,促进能源供给清洁化、低碳化,能源消费高效化、电气化,有力支撑甘肃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据了解,我省利用价格杠杆激发消纳市场活力,开展“双碳”目标下新增电网投资对输配电价水平研究,提出新能源价格形成机制和外送电价格反哺机制。以扩大并网规模引导新能源有序并网。加快调峰电源建设为电网提供安全支撑,结合省内自用和外送需要,通过火电灵活性改造、热电解耦改造等技术手段,提升甘肃电力系统应急保障能力。积极推动新能源按“合理利用率”核定消纳,为新能源消纳市场开拓提供指导。“三维一体”全力推进甘肃能源电力外送通道布局,加快构建坚强智能“大送端”电网,提高新能源外送能力。以系统思维推进“新能源+储能”,促请出台优先并网政策。积极开展抽水蓄能资源研究,加快抽水蓄能电源建设,尽早发挥安全经济储能优势。推动多元投资,构建“命运共同体”,提出积极的电网投资策略,缓解单一方投资压力,确保电网建设按期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