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建设的倡导者  绿色生活创建的践行者

当前位置:政府合作 >  政府合作 > 正文

贵州积极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2021/3/30 14:47:00   贵州日报      人气:16292

  近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明确,我国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据了解,碳达峰是指我国力争在2030年前,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再慢慢减下去。在2060年前,针对排放的二氧化碳,力争要采取植树、节能减排等各种方式全部抵消掉,这就是碳中和。

  贵州一直在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上不断发力。数据显示,“十三五”时期,贵州县级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保持在95%以上,森林覆盖率达60%,主要河流出境断面水质优良率100%。2020年,贵州新能源装机突破1500万千瓦,清洁能源发电量789.3亿千瓦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6154万吨。

  清洁低碳 新能源产业风光无限

  春光明媚,在海拔2879.6米的威宁自治县平箐梁子,沿坡而建的一排排蔚蓝色太阳能电池板在阳光下发出耀眼光芒。这个2015年5月正式并网发电的贵州省第一个新能源光伏项目——威宁平箐光伏电站,如今正源源不断地输出电能。

  近年来,贵州积极打造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大力发展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产业。风电企业从2016年的21家增加到2020年的42家,太阳能发电企业从2016年的仅有1家发展到2020年的33家。截至2020年底,贵州光伏发电装机容量突破1000万千瓦。2019至2020年,国家光伏发电项目补贴竞价规模、建设速度、并网规模,贵州省连续两年均为全国第一名。

  “十四五”期间,贵州将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利用现有水电站送出通道,推进毕节、六盘水、安顺、黔西南、黔南等百万级光伏基地建设;推进“光伏+”产业项目,延长光伏发电产业链;因地制宜发展生物质发电、生物天然气;加强可再生能源电力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可再生能源电力全额上网收购,提高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水平。

  呵护绿地 提升生态系统碳汇增量

  从江县丙妹镇大塘村村民吴志良感叹,“原来只盼着树快快长大,用来修房子。没想到,现在把树看护好,也能赚钱。”去年,他加入了单株碳汇精准扶贫项目,用两天时间为自己的碳汇树挂上了牌。最近,碳汇卖出去了,资金也打入专用的银行卡。

  贵州利用丰富的林业资源,开展单株碳汇精准扶贫项目,助力扶贫和生态建设。单株碳汇精准扶贫按照严格的科学计算方法,把群众拥有的符合条件的林地资源,以每一棵树吸收的二氧化碳作为产品,通过单株碳汇精准扶贫平台,面向全社会销售。购买林木二氧化碳的资金将全部汇入对应贫困户的账户,以帮助贫困户增加收入。目前,全省已完成18个县588个村10337户的单株碳汇项目开发,开发碳汇树木412.6万株,年可销售碳汇量4126万千克,年可交易碳汇金额1237.8万元。

  此外,“十三五”期间,贵州大力实施大生态战略行动,实施退耕还林还草、石漠化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不断推动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成为重要国际性平台,设立贵州生态日,全面推行河(湖)长制、林长制。5年来,贵州治理石漠化面积5082平方公里,治理水土流失1.33万平方公里,完成退耕还林1015万亩。截至2020年,贵州森林覆盖率达60%,世界自然遗产总数居全国第一。

  2021年,贵州将进一步强化林长制,深入推进国土绿化,确保完成营造林360万亩、石漠化治理600平方公里、水土流失治理2980平方公里、恢复治理历史遗留矿山3000亩的目标。

  绿色生活 营造低碳新时尚

  今年初,贵阳市观山湖区率先在远大美域和金华园两个小区放置污水排放监测装置和空气监测微站,开展“微生态小区”试点工作。居民若发现身边有垃圾暴露、绿化破坏、污水等问题,及时拍照上传,提交的问题将自动发送至物业及居委会,并派发至各责任单位或责任人进行解决。

  在贵阳,越来越多的市民选择低碳出行。其实,早在2012年,贵阳公交集团运营车辆就实现了从“油改气”淘汰“黄标车”到纯电动新能源公交车的转变,达到清洁能源化。目前,新能源车辆944台,其中纯电动新能源车437台,插电式混合动力新能源车507台。

  不仅如此,贵州还积极倡导绿色生活方式。持续开展“贵州生态日”“节能宣传周”等绿色低碳主题活动;加快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商场建设;扩大绿色产品消费,建立绿色消费激励机制。

  “打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这场硬仗,贵州要积极科学地应对。”省人大常委会委员、民革中央委员、民革贵州省委原专职副主委、一级巡视员尹晓芬认为,贵州在编制相关规划及项目时,应统筹植入降污减碳理念,并制定2023年前分阶段目标;强化金融支撑和创新力度,支持金融机构开发有利于循环经济和低碳发展的金融产品;强化技术人才支撑和制度建设;建立对接世界的碳交易市场,提升贵州区域中心地位,创新和丰富贵州绿色金融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