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建设的倡导者  绿色生活创建的践行者

当前位置:智库课题 >  课题研究 > 正文

中国与国际社会携手应对气候变化共促绿色经济发展

2020/12/1 16:52:48   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新闻网      人气:7939

  新冠疫情在全球范围内的暴发,严重冲击了全球经济。为促进全球经济的复苏,全球主要国家央行以及国家政府均实施了强有力的支持政策。而在实施刺激措施的过程中,如何实现经济的可持续绿色复苏,成为当前热议的话题。

  新冠疫情对全人类而言都是一场灾难,数百万人因此失去了生命,但与此同时,疫情也提供了一个去解决此前长期被忽视的结构性问题的机会。而如何应对气候变化挑战成为其中的一个关键问题,发展绿色金融则成为应对气候变化的一项重要方式。

  建设气候适应能力具有经济效益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其发布的一份报告中指出,在可持续的绿色复苏和经济进步之间不存在非此即彼的取舍。许多绿色技术已经成熟,在大多数情况下,低碳能源比化石燃料能源更便宜。最近的证据表明,与传统的财政刺激相比,设计良好的绿色项目能够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并为每一美元的支出带来更高的短期回报。

  “今天在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方面的投资,产生了可观的长期回报和成本节约,而对气候变化不采取行动或行动迟缓的成本很高。现在采取的减缓气候变化的措施是一项投资,将在未来产生收益,而继续不作为将产生灾难性的全球变暖和更大的成本。同样,未能投资于增强我们的经济和社会抗气候变化的能力,会损害我们未来的增长和福祉。根据全球适应气候变化委员会(Global Commission on Adaptation)的计算,在建设气候适应能力上每投入1美元,就可以带来2美元至10美元的净经济效益。”IMF表示。

  在如何发展绿色金融以应对气候变化的问题上,IMF副总裁张涛在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金融峰会发表讲话时表示,第一,加大绿色投资。要实现向未来的低碳经济转型,需要加大绿色投资,这包括投资于可再生能源、节能建筑、围海堤坝和其他应对海平面上升的基础设施,以及在诸多其他方面的投资。

  第二,加强信息披露。这与深化绿色金融市场的目标紧密相关。市场参与者依靠公开透明的信息来帮助其做出投资和消费决策。充分的信息对于协调市场激励、衡量经营绩效、评估资产价值、管理企业风险至关重要。

  第三,关注金融风险。面对气候变化和经济转型,金融稳定面临考验。比如低碳转型一旦缺乏协调,或是毫无章法地贸然推进,可能释放金融稳定风险,触发投资者和消费者行为快速变化。金融机构在战略决策中必须将气候风险考虑在内,调整业务模式,减轻气候风险对其资产负债表的影响。审慎监管机构应要求金融机构将气候风险纳入风险管理和治理框架。

  中国引领绿色金融发展

  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以及促进全球经济绿色可持续发展,从始至终都需要全球各国以及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目前,越来越多的国家政府正在努力将绿色发展措施纳入疫情后的经济复苏计划。然而,在推动经济绿色复苏中,也存在着困难与挑战。IMF表示,当前存在的一个重大问题是,许多国家缺乏为复苏以及在适应和缓解气候变化方面进行急需的投资提供资金的手段,新冠疫情危机极大地恶化了公共财政。而在疫情暴发之前,许多国家的公共财政就已经捉襟见肘。

  尽管存在着困难与挑战,但应对气候变化以及推动全球经济实现绿色可持续复苏的进程并不会停止。发展绿色金融,促进绿色投资,推动资源更多地转向低碳环保的经济活动与项目,具有重要意义。其中,欧盟与中国作为全球重要的两大经济体,在应对气候变化与推动绿色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欧盟层面在强调更多地投资低碳绿色项目方面,始终保持着积极的态度。欧盟已经发布了《绿色新政》,并宣布每年将2600亿欧元投资和25%的政府预算用于应对气候变化的项目上。中国方面,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二次会晤时表示,要坚持绿色低碳,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落实好应对气候变化《巴黎协定》,恪守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更多帮助。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已宣布采取更有力的政策和举措,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第15届东亚峰会上发表讲话称,东亚峰会作为覆盖亚太地区主要国家的地区合作机制,应始终聚焦发展这个各国利益的最大公约数,继续围绕能源、教育、金融等六大重点领域开展合作,加大对气候变化、恐怖主义、网络安全等非传统安全合作投入。

  事实上,中国一直以来都是全球绿色金融的重要倡导者和引领者。2016年,中国担任二十国集团(G20)主席国,首次将绿色金融引入G20议程。由中国人民银行等8个国家的央行和监管机构成立的央行与监管机构绿色金融网络(NGFS)成员单位也在快速增加,中国在绿色金融领域的国际话语权和引领力大幅提升。今年上半年,《关于印发〈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2020年版)〉的通知(征求意见稿)》中剔除了煤炭相关项目,使中国绿色债券标准与国际标准更加接轨。

  另外,在地方政府层面,今年10月通过的《深圳经济特区绿色金融条例》关于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以及绿色融资主体资金使用、防止和惩罚“洗绿”等方面的规定,构成了目前全球领先的绿色金融可持续发展商业生态,将形成“真实披露环境影响——资金投入真正绿色经济活动——绿色金融产品需求旺盛——金融机构绿色金融商业可持续”的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