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建设的倡导者  绿色生活创建的践行者

当前位置:政府合作 >  政府合作 > 正文

广东低碳试点十年,超额完成碳强度目标

2020/11/6 17:18:20   广州日报      人气:15916

11月4日,第三届粤港澳生态环境高端论坛在广州举行,论坛围绕“臭氧防控和碳排放达峰”主题,积极探讨粤港澳大湾区绿色低碳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重大问题。记者从会上获悉,今年是广东低碳试点十周年,已超额完成碳强度目标,十年累计下降超44%;此外,广东碳市场年度排放配额总量达4亿吨左右,配额规模排名全国第一、全球第三。

2010 年11月,广东成为全国首批低碳试点省份。随后,广东省被列为全国七个碳排放权交易试点之一。十年来,广东持续扎实推进应对气候变化工作,低碳减排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碳排放配额规模排名全国第一、全球第三

经济增长对碳排放的驱动程度逐步降低。2019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GDP)为97929.93亿元(2015年不变价,占全国10.9%),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为5.56亿吨(约占全国5.7%),位居全国第六位;碳强度水平为0.57吨/万元(为全国第二,仅高于北京)。单位GDP碳排放下降幅度明显,“十二五”期间,广东省碳强度累计下降23.9%,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下降19.5%的目标。“十三五”前四年广东省碳强度累计下降20.1%,接近完成国家下达的下降20.5%的目标。

率先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低碳试点体系。从省到市、县(区)的低碳试点;从宏观层面的省、市、县(区)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及低碳发展规划,到微观层面的低碳产品、社区、园区;从抓住重点行业、重点碳排放源的碳交易,到普惠公众百姓、涵盖城镇农村的碳普惠;从国际前沿的碳捕集封存利用技术,到领先全国的近零碳排放区试点工程,广东开展了全方位、多层次的低碳试点。

此外,广东碳排放权交易试点于2012年在全国率先启动建设,2013年12月正式开始运行。目前,广东碳市场年度排放配额总量达4亿吨左右,配额规模排名全国第一、全球第三(仅次于欧盟、韩国碳市场)。经过六年多的不断探索,广东逐步将占全省碳排放约65%的钢铁、石化、电力、水泥、航空、造纸等六大行业约242家企业纳入碳市场范围,交易量及交易额均居全国七个试点碳市场首位,是法规体系健全完善、监管真实有效、市场主体参与度高的区域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广州大学城光伏项目

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翻一番 

绿色低碳已经成为广东产业转型升级的内生动力。

服务业成为经济第一大产业。广东省三次产业增加值比重由2010年的4.8:50.1:45.1调整为2019年的4.0:40.5:55.5,第二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逐步下降,第三产业占比逐年提高,服务业成为经济第一大产业,初步形成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产业结构。第二产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量由2015年1.30吨/万元下降到2018年的1.09吨/万元,年均下降5.38%,累计下降16.15%。

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翻一番。我省通过优化发展煤电,关停老旧煤电机组,开展煤改气等措施,化解煤电产能过剩风险。通过开展工业燃煤锅炉改气,加快集中供热建设等措施,推进小型高污染锅炉的更新替代。煤炭消费量占全省能源消费总量比重从2010年的44.5%下降到2019年的34.9%。

通过有序发展气电,加强天然气主干管道、LNG及城镇燃气管道建设,提高天然气供应能力,我省天然气利用率大幅提升。截至2019年底,全省天然气供应能力约470亿立方米/年,天然气主干管道约2780公里,通达17个地市。

通过安全高效发展核电,积极接纳省外水电,大力开发利用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因地制宜开发生物质能,大幅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比重从2010年的14%提高到2019年的29%。2010年,全省核电503万千瓦、风电75万千瓦、光伏0.2万千瓦;到2019年,核电达1614万千瓦、风电448.6万千瓦、光伏633万千瓦。

广州番禺节能科技园


全省城市公交电动化率逾九成

绿色低碳更是广东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主动力。

广东绿色建筑领先全国。“十二五”期间全省发展绿色建筑超过8100万平方米, “十三五”期间新增绿色建筑面积3.69亿平方米,城镇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逐年递增,在2019年底达到61%,广州、深圳、佛山、珠海等地已建成一批国家级绿色建筑创新奖项目和高星级绿色建筑发展聚集区。2016-2018年,全省累计完成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项目面积超过1331万平方米,累计新增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装机容量795兆瓦。另外,装配式建筑在节材方面具有优势,“十三五”以来,广东已建立3个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81个产业基地、27个省级示范项目,累计新建装配式建筑面积超过5100万平方米。

全省城市公交电动化率逾九成。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建设低碳交通运输体系。截至2018年底,全省共有城市公交运营线路5518条,总长度11.99万公里,共有23条地铁线路,运营里程达801.4公里。截至2020年8月底,广东省交通运输行业累计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12.3万辆,全省城市公交电动化率为93.5%,广州、深圳、珠海、汕尾已实现公交车100%电动化。此外,2017年11月,全国首条正式商业化载客运营的氢燃料电池公交车示范线在云浮市开通,全国首批量产的28辆氢燃料电池公交车也已在云浮、佛山两地投入试运营;2019年12月,世界首条商业运营氢能有轨电车正式在佛山高明上线。

广州纯电动共享汽车


珠三角基本建成全国首个国家森林城市群。“十三五”期间,全省完成造林总面积125.1万公顷,完成森林碳汇工程31.7万公顷,完成生态景观林带建设3396.8公里。森林公园总数702个,湿地公园总数254个。珠三角(9市)和汕头、梅州计11个地级市先后获得“国家森林城市”称号,珠三角国家森林城市群已基本成型,全省21个地级市全部加入建设森林城市行列。全省森林蓄积量达5.84亿立方米,每年净增长可达500万立方米以上,森林覆盖率达58.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