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建设的倡导者  绿色生活创建的践行者

当前位置:双碳人才 >  双碳人才 > 正文

近十年来最大最全环保公益组织调研成果发布,“小微”仍是行业主流

2022/12/22 17:33:51   中国环境APP      人气:6068

12月21日,近10年来覆盖面最广、样本量最大的环保公益组织调研成果——2022中国环保公益组织名录和《2022中国环保公益组织现状调研报告》,在线上举办的“环保公益现状大摸底年终发布与研讨会”上正式发布。

此项调研由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SEE基金会)、万科公益基金会和明善道(北京)管理顾问有限公司共同发起,全国34家在某一环保公益工作领域或地域具有引领作用的枢纽组织一同参与,历经7个月完成。

调研成果中,名录收录了遍布在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的2753家环保公益组织,报告则梳理分析了其中500家参与问卷调研组织的工作领域、筹资、人力资源状况等信息,初步摸清了中国环保公益组织发展现状,为环保公益事业可持续发展、构建国内环保公益地图、为资方制定资助策略等提供了参考与支撑。

公益行业处于“由量转质”的关键期,环保组织议题和手法选择有待多元化

报告显示,参与问卷调研的500家环保组织分布在全国30个省级行政区,其中73%为社会组织,72%为成立4年及以上的组织。

其中,“公众宣传倡导”是参与调研组织最普遍的工作手法,有多达51%的组织将其列为首选。“生态保护与修复”是参与调研组织最关注的议题,有22%的参与调研组织将其列为首要工作领域。约10%的组织将“污染防治”选为首要工作领域,

0c9205088eeaadf60f9fd2df3746cdb.png

6a37bbfa398e1f9f0eb81e1c347b152.png

而将其他工作领域选为首要领域的组织则较少,占比均不到10%。在“双碳”背景下,已有4%的组织将“气候变化”列为首要工作领域,另有21%的组织将“气候变化”列为次要工作领域,即认为其业务与气候变化应对密切相关。

报告认为,从议题上看,气候变化应对在的兴起为环保公益行业提供了广阔的参与空间和机会,发展值得持续关注。

而从工作手法来看,虽然环保公益组织传统上以公众作为主要工作对象,但要在现代环境治理体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也需要考虑学习和使用面向企业、政府的更多样的工作方法,进一步培养自身能力。

也就是说,当前环保公益行业发展重点已从“增量”转变为“存量”,提高环保组织的“质量”将是本阶段行业发展的主题。

小规模组织仍是行业主流,国内基金会、政府、个人是重要资金来源

参与调查的组织中,93%提交了2021年的年收入信息。报告分析发现,从收入及人员规模来看,小规模组织依然是环保公益行业的主流。参与调研的组织2021年收入中位数为11万元,专职人员中位数为3人。

4c8ea4fc021ef88e4f300d4deaacf5f.png

其中,年度收入在0—5万元(不含5万元)的组织最多,占总数的近40%(38%);约四分之一的组织2021年年度收入处于5万元—50万元(不含50万元)区间;2021年收入在50万元及以上的组织占约29%。同时,也有18%的组织2021年度收入达100万元及以上,10家更达千万级。

那么,这些收入的来源又是哪儿?

报告发现,国内基金会资助、政府购买服务列入、个人捐赠成为最主要的三大来源。分别有231家(46%)和225家(45%)组织将国内基金会资助和政府购买服务列入其收入的三大主要来源。值得注意的是,个人捐赠已成为参与调研组织中继国内基金会捐赠和政府购买服务后的第三大收入来源,已有10%的组织已将其列为首要收入来源,体现了行业发展的最新趋势。

6f070e0dbb8f9f22456f394944f573e.png

报告认为,自2008年以来,在我国公益慈善领域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国内环境公益资助方已成长起来,与政府一道成为环保公益组织的有力支持者。与此同时,小规模组织仍是中国环保公益组织的主流。

在互联网捐赠愈加便利的今天,预计个人捐赠对于中国环保公益事业的贡献潜力将进一步扩大,但环保项目在互联网公开募捐平台中较为边缘。

摸清底数,促进行业可持续发展

作为近十年来覆盖面最广、样本量最大的环保公益组织调研成果,此次调研的意义不言而喻。

明善道总裁赵坤宁坦言,随着我国环保公益事业的不断发展,环保公益组织越来越多地活跃在我们的生态环保事业当中。只是,很多环保组织在基层的不同领域开展着工作,并不为公众和资助方所知,而且环保公益组织的总体数量有多少、活跃领域有哪些、筹款规模有多大等数据并不清晰,也使得资助方和潜在资助方难以清晰了解行业现状,推动行业发展缺乏坚实基础。

“长期缺乏环保公益组织底数的掌握,影响到环保公益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次调研在填补这一空白上迈出了第一步。”赵坤宁说。

阿拉善SEE生态协会、SEE基金会理事,项目审核委员会主席朱仝认为:“对于环保公益行业来说,一个持续稳定的本底信息收集机制,能使我们准确了解行业面貌,看清自己机构的位置,看到同伴们的动向,掌握不同议题和关键要素的发展趋势。”

万科公益基金会执行理事陈一梅表示:“报告可称为中国环境公益领域重要的基础设施。它不仅有助于环境公益组织机构个体了解各自生态占位和发展潜力与挑战,也向整个行业及关心环境和气候议题的有关政府部门,企业和社会大众提供了一定的基础信息,为未来交流、合作和支持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会议现场还邀请本次项目合作的枢纽组织代表、行业中活跃的组织负责人,围绕“行业的事如何共创、如何共享”进行了研讨,大家一致认为随着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双碳”等议题的提出,环保公益行业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目前形势下启动这个摸底、数据库建设非常重要和及时,但亟需联合更多相关方一起来做,包括互联网慈善募捐平台。

据三家主办方透露,该项目将持续开展至少3年,定期收集环保公益组织信息,更新名录和数据库。今年的首次发布吸引了十余万网友在线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