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建设的倡导者  绿色生活创建的践行者

当前位置:政府合作 >  政府合作 > 正文

柳州:现代工业与绿水青山交相辉映

2022/12/9 16:33:14   中国环境APP      人气:8009

“骄傲!作为一个工业城市,竟然以水出圈,闻名全国。”陈先生是土生土长的柳州人,激动地向记者描述家乡的变化,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一直是工业建设的热土,近年来,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河清水畅,岸绿景美,四月的柳州是一片粉艳醉人的紫荆花海,而12月的柳州也仍是绿意盎然,生机勃勃,在柳江边散步骑行早已成为市民健身休闲生活的日常。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

“成功的实践告诉我们,发展越是面临困难挑战,越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越要增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以创新促转变,以转变促发展,在绿水青山中找出路,向生态环境要效益。柳州紧紧围绕持续改善水环境质量目标,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在创新实干中不断创造了‘柳州惊奇’。”柳州市副市长王鸿鹄说。

在生态环境部公布的地级及以上城市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水环境质量排名中,柳州市2020年、2021年、2022年前三季度连续位居榜首。从“酸雨之都”到“水质冠军”“山水柳州”,这一湾碧水,就是柳州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生动体现。


统筹规划 绘好“护水图”

柳州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韦永祥介绍:“柳州将水污染治理和保护融入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柳江流域保护与城市建设、产业发展、民生改善一体推进,编制《柳江河流域水质保护和提升计划》等系列规划,为全方位加强水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有力保障。”

为进一步诠释“工业城市中山水最美”的赞誉,2021年10月1日,《柳州市柳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条例》正式施行,条例将实行河长制纳入立法,柳江有了更具针对性和操作性的法律“守护神”。柳州市还健全和完善落实相关配套制度机制,成立柳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组建柳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中心,做好顶层设计,用制度和法治手段,以“更高、更强、更严”的方式保护母亲河。

狠抓治理 念紧“治水经”

柳州“治水”注重强基建,重布局。持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建成市、县、镇三级污水处理厂,污水收集管网达2558公里。开展“百里柳江”市区河段综合治理工程,完成市区河段排污口截流,全面消除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实施“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深入整治“散乱污”企业,通过“搬迁一批、改造一批、关停一批、整治一批”不断优化工业布局。

抓科技赋能,多手段提升智慧管水。柳州市建成广西首个河道“天眼”——柳江干流河道“天眼”监管系统,不断提升河湖动态监测监管水平。构建和完善水环境监测体系,形成“1个控制中心+6个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站+10个微型水质自动监测点+1台水质应急监测车”的水质监测网络。在石榴河建设水环境大数据精准监测溯源系统,全天候在线监测水质变化情况,实现精准溯源和预警预报,市、县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均为100%。

凝聚合力 谱写“兴水记”

树牢“一盘棋”思想,深化“一条心”合作,柳州市与来宾、河池两市联合建立广西首个环境保护合作的跨区域协作机制,签署“柳来河一体化”环境保护合作框架协议,与贵州省黔东南州建立“都柳江”流域市(州)级跨区域环境联合交叉执法和跨界河流联防联控联治机制,实现流域共同保护、共同治理。

注重部门联动,协调“一体化”推进。柳州市建立“河长+检察长”“河长+警长”协作机制,扎实推进行刑衔接,近五年来办理涉河湖治理公益诉讼案件线索2000余件,立案890件。建立全民护河行动体系,全市共有生态环境保护类志愿者5.2万名,每年固定开展护河巡河等志愿服务活动上百次。

吹响号角 再续“柳州惊奇”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发出了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的伟大号召。要求“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柳州市将深入学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以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根本遵循,统筹做好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三水”管理,深化区域流域协同共治,落实《柳江流域水环境治理专项整治工作方案》要求,开展柳江流域水环境专项整治,采取有效措施消除水环境安全隐患,稳定改善短板断面水环境质量,确保柳江水质持续向好,持续擦亮柳州生态环境“金字招牌”,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现代工业与绿水青山交相辉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