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建设的倡导者  绿色生活创建的践行者

当前位置:智库课题 >  课题研究 > 正文

“论道”新材料科技创新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这场前沿论坛掀起“智慧风暴”

2022/12/5 15:51:35   中新网上海      人气:8750

  中新网上海新闻11月30日电(吴斯琦 许婧)新材料产业是战略性、基础性产业,也是高技术竞争的关键领域。我国材料学科发展日新月异,实现了一个个重大突破,但在新材料领域仍存在着不少“卡脖子”难题,面临着由材料大国向材料强国转变的重大挑战。

  11月27日,2022年材料学科建设与学术前沿论坛在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举行,围绕“学科引领 科技创新”主题,来自武汉理工大学、东北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哈尔滨工业大学、洛阳理工学院、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中南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高校及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共话材料学科建设发展与学术前沿进展,共同助力功能新材料行业新发展。

 

 

  “我们正处于当代科学与技术大发展、大交叉、大融合的时代,材料学科不断向纵深拓展,交叉学科不断涌现,需要我们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校长柯勤飞在致辞中表示,近年来,上应大围绕“功能新材料、智能技术与先进制造”特色学科群建设,在新型发光材料与器件、金属材料成型、人工晶体、柔性功能材料等研究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突破,希望通过本次论坛共同探讨材料学科建设和前沿发展的新方向,交流功能新材料的新工艺、新技术、新方法和新应用,共同推动功能材料行业的蓬勃发展。

  材料创新,论道功能材料学术前沿

  论坛上,各位专家学者围绕我国材料学科发展现状和学术前沿进展,紧扣问题与路径、实践与思考、挑战与困惑等方面,为创新发展提供新思路。

  中国科学院院士、武汉理工大学张清杰教授在《面向2035交叉前沿与颠覆性创新材料领域战略研究》报告中介绍了材料领域战略研究工作的进展情况,结合重大案例全面阐述了交叉前沿与颠覆性创新研究。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北大学王国栋教授表示,中国钢铁行业要将数字技术与钢铁行业深度融合建设“数字钢铁”,赋能钢铁行业转型升级。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硅酸盐研究所董绍明教授指出在部分高科技领域的“攻坚战”中,提供高质量的新材料是其中“短板中的短板”。清华大学材料学院院长林元华教授围绕传统铁电、弛豫铁电和超顺电态材料,阐述通过精准畴结构调控获得高储能密度无机介质材料的设计思路。

 

 

  学科引领,共话材料学科发展建设

  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耿林教授提出材料学科与专业建设的关键在于“扎根中国大地”,一流学科建设愈加重视人才培养、思政教育等指标的评价。洛阳理工大学校长张锐教授介绍了碳化硅材料在国民经济领、武器装备、国防安全等领域的重要地位。武汉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麦立强教授分享了世界一流学科发展要聚焦立德树人、国家战略需求和国际前沿。浙江大学朱铁军教授介绍了新型高性能热电材料能带特点及其热电性能调控原理。

  中南大学周科朝教授、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房永征教授、新加坡国立大学欧阳建勇教授、华南理工大学余龙教授等专家学者就功能材料的发展趋势与挑战畅谈真知灼见。

  据悉,近年来,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主动对接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着力加强材料学科交叉创新与专业跨界融合,解决产业共性关键技术难题,在芳香纳米材料、新型发光材料与器件、人工晶体、柔性功能材料等研究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突破。

  其中,柯勤飞校长领衔的跨学科创新团队深入开展芳香纳米材料与纤维素纤维作用机理的研究,突破纳米香料香精和长效芳香纤维产品规模化的制备技术,促进我国纺织、皮革、造纸等传统轻纺产品的升级换代,成果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实现直接经济效益100多亿元。

  瞄准半导体照明及光探测中的“卡脖子”问题,房永征教授研究团队从半导体发光材料的晶体场调控等基础科学问题出发,发明了新型的全无机荧光材料及其封装的大功率LED,打破了日本等国家设置的研发壁垒,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该项技术的研发产品应用于上海中心大厦、天安门、英国国家肖像馆等标志性建筑上,带动整个LED 照明产业链的发展,有力推进我国实现全面绿色节能照明进程。

  此外,面向国家需求和经济主战场,人工晶体材料研究团队采用原创的配方和工艺,成功解决了硅酸铋闪烁晶体的光输出低、晶体难长大等关键技术难题,生长出国际上最大尺寸晶体,为辐射探测、无损检测、核医学影像等功能材料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