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建设的倡导者  绿色生活创建的践行者

当前位置:新闻资讯 >  政策法规 > 正文

国家将建碳排放交易基金 全国碳交易市场迎来新发展

2021/3/31 14:25:34   中国经济网      人气:9893

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草案公开征求意见 有望年内出台

  据证券时报报道,3月30日,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公开征求《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草案修改稿)》意见的通知,这是文件第二次公开征求意见。草案修改稿中,首次明确对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机构和全国碳排放权交易机构的监督管理由国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中国人民银行和证监会、银保监会进行。此外,草案修改稿新增了对交易产品、违规交易追责等相关规定,提出国家建立碳排放交易基金,完善了碳排放配额分配的规定。征求意见截至4月30日。

  2019年4月,生态环境部曾就碳排放交易管理暂行条例进行过公开征求意见。据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副司长陆新明日前透露,将争取今年出台《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

  相较于之前版本,草案修改稿有所扩容。证券时报记者注意到,此前行业呼声较大的建立分工明确、协同推进的碳市场建设工作机制取得新进展。草案修改稿中明确,国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对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机构和全国碳排放权交易机构进行监督管理。

  追责方面,草案修改稿明确,违反规定,通过欺诈、恶意串通、散布虚假信息等方式操纵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由国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一百万元以上一千万元以下的罚款。单位操纵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还应当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十万元以上五百万元以下的罚款。

  其他草案修改稿新增或完善的内容还包括:交易产品、配额总量与分配方法确定、自愿减排核证、碳排放政府基金等。草案修改稿提出,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交易产品主要是碳排放配额,经国务院批准可以适时增加其他交易产品。碳排放配额分配包括免费分配和有偿分配两种方式,初期以免费分配为主,根据国家要求适时引入有偿分配,并逐步扩大有偿分配比例。国家鼓励企业事业单位在我国境内实施可再生能源、林业碳汇、甲烷利用等项目,实现温室气体排放的替代、吸附或者减少。

  草案修改稿还提出,国家建立碳排放交易基金。向重点排放单位有偿分配碳排放权产生的收入,纳入国家碳排放交易基金管理,用于支持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和温室气体削减重点项目。同时,文件明确该暂行条例施行后,不再建设地方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暂行条例施行前已经存在的地方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应当逐步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具体步骤和办法由国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制定。

  上海证券报称,国信国际碳战略发展中心常务副主任孙佶表示,草案修改稿明确重点排放单位义务,每年3月31日前需报送温室气体排放报告,且数据和原始记录至少保存5年,目的也是加强数据可追溯性,保证碳市场基础数据的真实、可靠。

  草案修改稿提出,国家鼓励企业事业单位在我国境内实施可再生能源、林业碳汇、甲烷利用等项目,实现温室气体排放的替代、吸附或者减少。

  北京中创碳投科技有限公司江苏分公司总经理张敏涛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碳配额企业通过降低能耗,把多余的配额出售,会刺激企业用碳资产收益去投入技术改造。有些高能耗企业会投资森林碳汇和绿色能耗来达到自身平衡,这对于国家储备林是一个利好,也有利于地方政府的存量森林转化成碳汇指标。

  孙佶认为,草案修改稿明确提出鼓励实施自愿减排项目,可以确定未来自愿减排项目仍适用于全国碳市场,但使用比例暂未明确,全国碳市场交易产品主要还是配额,其他交易产品会适时引入。

  不再新建地方市场 未来全国碳交易市场规模或达1500亿

  每日经济新闻报道,2011年,国家发改委同意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重庆市、湖北省、广东省及深圳市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截至2020年8月,试点省市碳市场共覆盖钢铁、电力、水泥等20多个行业,接近3000家企业,累计成交量超过4亿吨,累计成交额超过90亿元。

  随着碳排放交易管理机制不断完善,一些重点行业相关工作也已经启动。

  今年3月,南方电网公司在国内率先建成首个能源消费侧碳排放监测平台。该平台根据国家颁布的碳核算标准,以行业级、企业级电力消费数据为基础,融合应用中国碳核算数据库能源消耗数据及相关经济数据,实现对南方电网公司经营范围内各区域、各行业乃至各企业的碳排放总量、单位GDP碳排放强度的测算及动态监测。通过应用企业碳排放总量数据,结合碳中和目标下的年度碳预算,构建企业碳中和发展指数。

  广州日报报道称,广碳所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今年3月21日,广东省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1.75亿吨,占全国碳交易试点37.91%,稳居全国首位;累计成交金额36.36亿元,占全国碳交易试点34.00%,成为国内首个配额现货交易额突破35亿元大关的试点碳市场。

  记者从多方了解到, 历时3年筹备,全国碳市场有望于今年6月底前启动上线交易,交易中心和登记结算中心分设上海、湖北武汉两地。目前中碳登正在为2225家履约企业办理开户手续,碳交易加速推进中。

  从2021年1月1日起,我国碳市场首个履约周期启动,首批纳入的为发电行业的重点排放单位。根据规定,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金属、造纸、航空等7大行业将逐步纳入全国碳市场。招商证券研报指出,目前纳入减排范围仅为电力行业,其他行业进度会有所差别。预计钢铁、石化、化工、建材(水泥)比较先纳入,造纸、航空、有色金属滞后一些。

  3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表示,实现碳中和需要巨量投资,各方面有不少测算,规模级别都是百万亿元,要以市场化的方式,引导金融体系提供所需要的投融资支持。

  “全国性统一的碳市场即将落地,碳交易规模有望进入倍增阶段。”天风证券指出,此前碳市场在全国7个试点省市覆盖钢铁、电力等20多个行业,3000家企业,累计成交量超过4亿吨,成交额超过90亿元。而今年全国首批纳入配额分配方案和重点排放单位名单的发电企业就达到2225家,下一步钢铁、化工、电解铝等行业也将纳入,企业覆盖面更广阔,碳市场的交易量和交易活跃度也将大幅提升。

  国融证券分析称,根据目前的设计规模预测,全国碳市场市值可能达到1500亿元,如果考虑到期货等衍生品交易额规模可达6000亿元。

  21世纪经济报道称,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中科炼化公司执行董事、党委书记吴惜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还指出,已试点碳交易市场中,一些市场的乱象抬头,投资机构参与碳市场的炒作,成为金融机构逐利的工具。此次《暂行条例》也对“违规交易追责”专门作出了规定。

  碳交易市场本身是一个政府主导建立的市场,政府对碳市场的影响比对其他天然形成的市场影响要大得多,而在诸多市场人士看来,政府做的最重要的事情是立规矩,严监管,其他的交给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