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建设的倡导者  绿色生活创建的践行者

当前位置:绿色技术 >  绿色技术 > 正文

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2021/1/18 14:27:08   吉林日报      人气:6560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把“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纳入新发展阶段的发展蓝图中,为我们不断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的自觉性和构建新发展格局水平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绿色低碳发展是针对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资源瓶颈与环境容量而提出的新理念,旨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就是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绿色低碳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义。人类可以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但归根结底是自然的一部分,必须呵护自然,不能凌驾于自然之上。因此,需要通过推进绿色低碳发展,解决好工业文明带来的矛盾,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目标,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也是为了主动应对气候变化和产能过剩问题,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让老百姓在宜居的环境中享受生活,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生态效益。面向未来,我们更应该敬畏自然,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尊崇、顺应、保护自然生态,不断开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蓝天碧海、绿水青山。

  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控。要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充分发挥国土空间规划的基础性作用和战略引领、刚性管控作用,为发展规划落地实施提供空间保障,实现高效能治理、高水平保护、高质量发展。要健全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科学划定生态红线,强化生态红线、环境质量底线、国土空间规划上线的硬约束,对超出红线范围之外的违法行为做到违法必究。同时,扎实落实《全国国土规划纲要(2016—2030年)》,在环保、自然资源、水利、农业农村等方面按照国家产业发展总体战略部署,立足各地区产业发展基础和比较优势,分类分区引导重点产业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促进形成区域间分工合理、优势互补、联动发展的产业格局。扎实落实生态保护、基本农田、城镇开发等空间管控边界,减少人类活动对自然空间的占用,尽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在现代化建设中,要整体谋划国土空间开发,尽可能集中集约利用国土空间,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上山清水秀,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

  强化绿色发展的法律和政策保障。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以及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意见》等法律法规和文件精神,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完善生态环境管理制度。具体来说,就是要全面建立资源高效利用制度,健全生态保护和修复制度,严明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度。资源利用制度要追求“高效”,严守资源利用上线。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明确产权归属、利益分配和保护责任等;落实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抑制资源的“过度”利用,实现自然资源承载能力范围内的“高效”目标;创新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开发利用制度,提升公众对资源高效利用的认识,在制度上兼顾人类需要和大自然需要,兼顾当代需要和后代需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要深入贯彻国家有关文件精神,用市场化手段解决碳排放问题,推进排污权、用能权、用水权及碳排放权市场化交易。同时,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低碳服务业、发展绿色金融,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支持绿色技术创新,利用技术创新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

  深入开展绿色生活创建活动。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新征程中,深入开展绿色生活创建活动,就是要让良好生态环境这一最公平的公共产品和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成为人民更加美好生活的增长点、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点。积极开展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和绿色出行等绿色生活创建活动。发挥机关人员在建设节约型社会中的表率作用,培养和倡导勤俭节约之风,自觉养成节约一度电、一杯水、一张纸、一滴油、一分话费的良好习惯,在机关内形成以节约为荣、以浪费为耻的良好风尚;提升广大青少年绿色生活创建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培养青少年热爱自然和保护自然的法治意识;调动家庭成员绿色生活创建的积极性,减少家庭能源资源消耗,引导家庭成员勤俭节约,从爱惜每一滴水、节约每一粒粮食做起,尽量采用公共交通方式出行,实行生活垃圾减量分类等;社区管理部门要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社区设计、建设、管理和服务等活动的全过程,制定节能节水、绿化环卫、垃圾分类处置、公共设施维护的科学流程和指引,传播绿色消费观念和知识,积极推进绿色社区建设;公众出行倡导优先选择公共交通、步行和自行车等绿色出行方式,降低小汽车通行总量,通过碳减排和碳中和实现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交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