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建设的倡导者  绿色生活创建的践行者

当前位置:智库课题 >  课题研究 > 正文

桂卫华:探索有色产业绿色发展之路

2020/10/9 14:50:50   光明日报      人气:6937


桂卫华近照 本报记者 禹爱华摄/光明图片

【光明访名家】

早上8点半,湖南长沙中南大学升华楼,桂卫华从自己办公室走出来时,依旧精神矍铄。刚过古稀之年的桂卫华,把自己最宝贵的年华,都奉献给了我国有色金属冶炼行业自动化和智能化的发展。

桂卫华是我国著名的有色金属工业自动化专家,长期致力于复杂有色金属的生产控制理论、工程研究,突破了铜铝铅锌等有色金属冶炼和加工过程中的自动化关键难题,2013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有色金属冶炼业是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基础和支撑,是实现制造强国的重要支撑。但让桂卫华感到忧心的是,这些制造业“黄金材料”的冶炼过程也给环境带来不小的影响,每生产1吨铝,要向大气中排放1500立方米的污染性气体,铝电解产业消耗了全国总发电量的6%。

我国有色金属资源分散、品质参差不齐,生产过程中人工操作导致的反应过程不稳定。桂卫华意识到,只有提高有色冶金自动化的水平,才能解决效能低、污染重、回收率低等产业发展的“卡脖子”问题。

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桂卫华率领着他的团队,跑遍全国大大小小的有色金属企业。通过一次次实验、测量、建模,终于建立了复杂冶金过程智能化建模和优化控制框架,提出的集成优化控制、工业大系统控制、现代鲁棒控制等理论和应用研究成功应用在各种有色金属冶炼企业的生产线中。

自动化是有色金属产业发展的第一步,只有实现智能化才能应对更多的风险。新冠肺炎疫情波及全球,对有色金属的国际市场造成巨大冲击。桂卫华说:“通过把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与有色金属工业紧密结合,为我国有色金属工业转型升级提供了重要技术保障。基于分布机器视觉的原材料选取,利用决策知识智能化系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应对加工和市场风险。”

“我们焚膏继晷搞科研就是为祖国科技发展占领制高点。”提到自己所获得的成就时,桂卫华总会谦虚地归为团队功劳。“制造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要结合我国工业状况发展一条可以发挥我们自己优势的道路。”在桂卫华看来,只有在基础科学领域加强自主创新,把信息化、智能化与我国有色金属产业发展结合起来,才能实现工业文明和生态文明的协同发展。

在中南大学本部校区升华路边的草丛中,一座宛如翻开的书本的石雕上,深深镌刻着两个大字:求实。这是2008年筹备研究生入学30周年同学聚会时,桂卫华、邱冠周、陈启元3位留校工作的同学一起想出来的,他们觉得这是中南大学给予他们最深刻的教育与影响

2019年,桂卫华入选2019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名单。“我的学生大多坚守在一线技术岗位。我告诉他们,要老老实实为人,踏踏实实做事。”桂卫华在每年的新生入学讲话中,都要将“求实”两个字细细掰开讲给学生们听,希望这成为他们求学路上、科研路上的底色,一生遵循。

“年轻人最重要的是劳动,要去实践。”谈起自己的青年经历,桂卫华教导年轻人不要放弃每一个收获成长的机会。1968年,桂卫华响应号召成为第一批上山下乡的知识分子,耕耘在田间地头,奋战在桥梁铁路一线。“我曾经是一个电工好手,十几米高的电线杆子都爬过。”说起自己年轻时的经历,桂卫华思绪万千,“现在的很多年轻人都只是在教室里、实验室里,只有下到基层、下到厂房,才能了解行业和社会所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科研最重要的就是落地,让老百姓感受到生活的变化。采访接近尾声,桂卫华深情地说:“我们所做的事情,就是为人民幸福这座大厦添进微不足道的一块砖,为国家富强这片大海汇入小小不言的一滴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