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建设的倡导者  绿色生活创建的践行者

当前位置:政府合作 >  政府合作 > 正文

产经聚焦:绿色建筑,如何“聚木成林”

2020/9/16 13:25:15   安徽日报      人气:10749

  雨水回收装置提供绿化浇灌用水,屋顶花园改善局部小气候,“采光井”让地下一层很亮堂……看似电影里的高科技画面,在江淮大地上得到现实演绎。

  一场“绿色建筑”的大潮正加速而来。为推动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等多部门联合印发的《绿色建筑创建行动实施方案》明确,到2022年,当年城镇新建建筑中绿色建筑面积占比达到70%。

  大力倡导,绿色建筑越来越受青睐

  有没有一栋楼可以吸附飘尘、产生氧气?有没有“神器”能够让耗电量降下来?这些,在安徽省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的建筑检测大厦里都能找到答案。

  走上该大厦顶层,映入眼帘的是屋顶花园,据了解,这些“绿景”不仅增强了屋顶的隔热、隔声效果,还起到了吸附飘尘和产生氧气的作用。顶层还有一个一体化的太阳能光伏发电屋面,虽然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不能满足大楼电梯、计算机、制冷风机等用电需要,但楼内公共区域的耗电量大幅下降。地下一层布置了导光管,这种独具匠心的“采光井”设计,有效改善地下空间自然采光效果,一年可节约地下室10%的照明能耗。

  城市建筑在追求速度和高度之外,绿色、人文、宜居也日益被关注。合肥市科学家园小区居民郑圣贤的家冬暖夏凉。 “小区在建造的时候,采用了地源热泵冷热源,家家户户都有中央空调。 ”郑圣贤说,“夏季的时候,就算室外30多摄氏度,但我家只有27摄氏度。费用也较低,每年每平方米只需22.5元,而且相比家家户户开空调,地源热泵大大节约了能源。 ”

  绿色建筑是指在全寿命周期内,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高效的使用空间,最大限度地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近年来,我省大力发展绿色建筑,积极实施绿色建筑行动,推动绿色建筑快速发展。去年全省竣工绿色建筑3088万平方米,占新建民用建筑比例达到43.1%,新增装配式建筑659万平方米,占新建建筑比例达到7.9%。

  此次出台的《绿色建筑创建行动实施方案》确定了新目标:到2022年,当年城镇新建建筑中绿色建筑面积占比达到70%,星级绿色建筑持续增加,既有建筑能效水平不断提高,住宅健康性能不断完善,装配化建造方式占比稳步提升,绿色建材应用进一步扩大,绿色住宅使用者监督全面推广,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绿色建筑创建活动,形成崇尚绿色生活的社会氛围。

  着力推广,打造装配建筑产业基地

  “这个天气,外面热得很,家里温度至少要低三四摄氏度;隔音效果也好,关上门窗,外面的噪音一点听不见。 ”家住合肥市启航南苑小区的瞿先生告诉记者,起初听说回迁的房子是装配式的,还不放心,住进来才发现,好处多着呢。

  什么是“装配式建筑”?形象地说,它类似于“造汽车”——传统施工中,需将钢筋、混凝土等建筑材料运至施工现场进行浇筑;“装配式”则是把梁、柱、墙板、阳台、楼梯等部件部品,在工厂里预先生产好,运到工地后组合、连接、安装。据了解,装配式建造方式可使建筑业由传统的高污染、高能耗、低效率、低品质粗放模式向低污染、低能耗、高品质、高效率的现代集约方式转变,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实现绿色发展。近年来,我省装配式建筑发展较快。省政府日前印发的《关于促进装配式建筑产业发展的意见》明确,到2020年末,全省培育10个左右省级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到2025年,装配式建筑占到新建建筑面积的30%。

  此次出台的“实施方案”提出,要稳步推广装配化建造方式,坚持质量安全和宜装配则装配原则,因地制宜选择适合本地区的装配式建筑技术;以保障性安居工程等政府投资居住项目为切入点,分步推进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逐步提升装配率;以公共建筑、工业建筑为重点,大力推广装配式钢结构技术体系;倡导轻钢结构、木结构在旅游度假、园林景观和仿古建筑项目中的应用;积极创建国家及省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加强产业布局引导,力争打造面向长三角地区的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

  新建建筑要推广装配化建造,既有居住建筑也要进行绿色化改造。“要结合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海绵城市建设等,推动既有居住建筑节能节水改造。探索市场化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模式。鼓励各地合理选取建筑外遮阳、节能门窗、建筑屋顶和外墙保温节能改造等措施,开展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有关负责人表示。

  合力促进,推动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

  节地、节能、节水、节材等绿色建筑理念落地,离不开新材料的应用和技术的研发推广。

  在绿色建材推广应用方面,“实施方案”要求,加快推进绿色建材评价认证和推广应用,建立绿色建材采信机制,推动建材产品质量提升;加大政府投资工程、重点工程、市政公用工程、绿色建筑和生态城区、装配式建筑等项目中绿色建材应用力度,逐步提高城镇新建建筑中绿色建材应用比例;各市要加强绿色建材推广应用宣传,指导建材企业积极申报绿色建材评价标识认证。

  同时,要加强绿色建筑科技研发,建立省科技成果库,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积极探索5G、物联网、人工智能、建筑机器人等新技术在工程建设领域的应用,推动绿色建造与新技术融合发展;结合疫情防控和各地实际,开展健康建筑研究和试点,提高建筑室内空气、水质、隔声等健康性能指标;健全科技创新管理机制,指导行业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积极引导行业主体申报建设科技计划项目、绿色建筑创新奖、科学技术进步奖等。

  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建筑节能与科技处有关负责人表示,与普通建筑相比,绿色建筑通过充分利用自然资源,集成低能耗围护结构、绿色配置、太阳能地热能利用、空气质量监控自平衡系统、绿色建材和智能控制等新技术,可有效解决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问题,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环保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下一步,我省将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和杠杆作用,鼓励采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等方式,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绿色建筑项目的信贷支持。在组织黄山杯、鲁班奖、勘察设计奖等评选或推荐时,对绿色建筑示范项目应同等条件下优先入选或优先推荐。鼓励各地根据国家和省关于绿色建筑的相关奖励办法,制定促进绿色建筑发展的配套奖励政策,促进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未来,集低耗、高效、经济、环保于一身的“绿色建筑”将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