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建设的倡导者  绿色生活创建的践行者

当前位置:智库课题 >  课题研究 > 正文

以碳足迹管理推动茶产业全链条绿色转型

2024/5/7 15:33:54   中国环境报      人气:1831

0

产品碳足迹是指一种产品从原材料加工、运输、生产到出厂销售等流程所产生的碳排放量总和。2023年11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五部门印发《关于加快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的意见》,标志着国家层面对于产品碳足迹管理的高度重视与政策引导。

近年来,我国茶产业快速发展,毛茶产量约占世界产量的50%,全国茶叶消费总量超过世界茶叶消费总量的40%,茶叶出口量居世界第二,出口额居世界第一。我国茶园种植总面积不到农田总面积的2%,但茶园N2O排放总量占到中国农田总排放量的15%。茶叶碳足迹管理体系的建立,不仅关系到推动茶产业碳减排,也逐渐成为未来各国设置国际绿色贸易壁垒、争夺茶产业发展空间的重要手段。

茶叶碳足迹核算通常采用部分生命周期(即从摇篮到大门)的量化方式。通过对江苏10家典型茶叶企业的茶叶产品的碳足迹进行核算,笔者发现,影响茶叶产品碳足迹的主要阶段有农业投入品的生产与运输、加工过程、包装材料的生产与运输。在农业投入品的生产与运输阶段,肥料生产是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贡献者,10家企业平均占比80.77%。在加工阶段,耗电量和柴油消耗排放是影响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原因,两者总计占加工阶段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80.97%。在包装材料的生产与运输阶段,包装材料生产过程中的温室气体排放远远大于企业包装材料运输产生的排放。纸质包装是茶叶企业包装材料生产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平均占比达到63.27%;其次是铁罐生产,占比达到29.29%。

相较于发达经济体,我国开展产品碳足迹管理起步较晚,目前存在着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不健全、方法标准不完善、背景数据库不完备等问题。笔者认为,推动茶产业全链条绿色转型,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一是加强国家层面的茶叶碳足迹管理政策支持。国家有关部门在法规制定、财政补贴、绿色金融引导、能力建设、认证体系构建、国际标准接轨等方面进行政策支持。推动制定茶叶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标准、建设茶叶碳足迹背景数据库、建立茶叶碳标识认证制度、丰富茶叶碳足迹应用场景、推动茶叶碳足迹国际衔接和互认,从而带动茶产业链上下游整体的创新升级。

二是通过茶叶生产技术改造加强茶叶碳足迹管理。引导茶园施用有机肥,减少农业投入品生产排放和田间N2O排放,同时促进茶园减排固碳。加工过程排放较高的企业提倡使用绿电等清洁能源。包装材料的生产与运输排放较高的企业可以通过增加单位产品的容量,或降低外层包装的重量来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尤其是降低外层包装和铁罐的重量。上述措施均能够有效减少茶叶碳足迹。

三是加强茶叶碳足迹管理的人才能力建设。行业主管部门和各地区组织开展茶叶碳足迹管理工作培训,指导行业协会、骨干企业、院校和社会化培训机构等发挥积极作用,规范有序开展茶叶碳足迹相关培训,提升从业人员专业能力水平。支持茶叶碳足迹核算、认证、管理、咨询等服务机构加强自身能力建设,为行业企业提供科学严谨、系统规范的专业化服务。

四是加大茶叶碳足迹的宣传推广。结合线上线下宣传方式,通过电子媒体、门户网站等宣传手段向消费者提供茶叶碳足迹相关信息,满足消费者购买绿色低碳茶产品的需求。一方面可以激发下游市场活力,增强行业企业品牌效应;另一方面可以从市场端倒逼行业企业绿色发展转型,将茶叶碳足迹并入未来发展计划之内,充分将茶叶产品的生态价值与经济价值相结合。

作者单位: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