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建设的倡导者  绿色生活创建的践行者

当前位置:需求信息 >  需求信息 > 正文

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 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

2022/12/30 15:34:11   中国网      人气:10053

0

12月30日,白鹤滩-浙江±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以下简称:白鹤滩-浙江工程)顺利竣工投产,标志着白鹤滩水电站电力外送通道工程全面建成。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要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完善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调控;要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加大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力度,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作为关系国家能源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骨干央企,国家电网公司始终把服务“双碳”目标、助力“六稳”“六保”作为肩负的责任和使命,矢志不渝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率先发布并实施国内企业首个“双碳”行动方案和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行动方案,努力争当能源革命的推动者、先行者、引领者,积极服务生态文明建设,为美好生活充电,为美丽中国赋能。

白鹤滩-浙江工程是国家“西电东送”重点工程,是我国装机规模第二大水电站——白鹤滩水电站的主要外送通道之一,是一项助力我国东部地区电力保供的关键工程,是一项有效拉动内需、助力稳经济稳增长的超级工程,是一项优化能源结构、服务“双碳”目标的绿色工程。工程起于四川省凉山州布拖县,止于浙江省杭州市临平区,途经四川、重庆、湖北、安徽、浙江等5个省(市),线路全长2121公里,宛如一条蜿蜒盘旋的巨龙,跨越山海,联结西东,将清洁水电从白鹤滩源源不断送往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工程新建白鹤滩(二期)、浙北2座换流站,额定电压±800千伏、额定输送容量800万千瓦,总投资299亿元,于2021年7月核准,10月开工建设。国家电网充分发挥技术、人才、管理等方面优势,举全公司之力,优质高效推进工程建设。全体参建单位和2万余名工程建设者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和电网铁军精神,树牢安全理念,科学施工,努力打造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环境友好、国际一流工程。
白鹤滩水电站外送电力输送通道,包括白鹤滩-江苏、白鹤滩-浙江等两条特高压工程。此前,2022年7月1日,白鹤滩-江苏工程竣工投产。白鹤滩-浙江工程的投运,标志着白鹤滩水电站送江苏、浙江的两条电力输送通道全部打通,世界第二大水电站白鹤滩水电站电力送出工程全面建成。

白鹤滩-江苏、白鹤滩-浙江工程的竣工投产,是国家电网公司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的具体行动,将优化国家能源结构、保障电力供应、拉动经济增长、推动绿色发展、引领技术创新。
一是推动西南水电大规模开发与外送。实施大规模“西电东送”是我国能源发展的重大战略。四川水电资源丰富,2022年底全省水电装机规模近1亿千瓦,年外送电量超1500亿千瓦时。白鹤滩水电站位于四川金沙江干流河段,装机容量1600万千瓦,仅次于三峡电站。其中,左岸、右岸各建设8台百万千瓦机组,分别送电江苏、浙江。白鹤滩-江苏、白鹤滩-浙江工程建设周期不到2年,与水电站同期投产,避免了水电站弃水,大幅提高了投资效率,促进四川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助力西部经济崛起。同时,工程通过配套的500千伏电网,助力当地电网互联互通与电力互济,缓解高峰时期用电压力。
二是有效拉动投资助力稳经济稳增长。特高压电网投资大,产业附加值高,物质资源消耗少,中长期经济效益显著,对稳增长、稳就业、惠民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作为一项超级工程,白鹤滩-浙江工程是“十四五”期间首个开工的特高压工程,总投资299亿元,涉及近百家设备制造、建筑、安装、科研单位,有效拉动投资,激活能源产业及相关制造业。
三是有效增强华东地区电力保障能力。华东地区经济发达,是我国重要的负荷中心。白鹤滩水电外送工程是贯彻国家能源安全新战略的重大能源工程,每年可向华东输电超600亿千瓦时,替代燃煤270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900万吨。工程竣工投产,恰逢迎峰度冬电力保供的关键时刻,将有力支持华东地区应对冬季用电负荷高峰,增强电网水火互济能力,有力满足华东地区中长期电力能源需求,保障经济发展和民生用电需要。
四是推动能源绿色转型促进环境保护。华东地区燃煤电厂分布密集,严重超出环境承载能力,白鹤滩水电外送工程送来的四川清洁水电可显著改善华东地区环境质量,对推动我国能源电力从高碳向低碳、从以化石能源为主向清洁能源为主转变,支撑我国碳达峰碳中和具有重要意义。
白鹤滩-浙江工程是国家电网投运的第33条特高压工程。近年来,国家电网对接国家区域发展战略,聚焦稳定安全可靠目标,充分发挥“大国重器”和“顶梁柱”作用,持续完善电网骨干网架,加快电网高质量发展,积极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一是2022年国家电网公司跨区送电量超5000亿千瓦时,跨区输电能力和跨区送电电量均居世界第一。对接国家区域发展战略,聚焦稳定安全可靠目标,强化、整合、统筹特高压建设资源力量,国家电网已累计建成“17交16直”特高压工程,在运在建37项特高压工程线路长度达到4.9万公里,变电(换流)容量超过5.1亿千伏安(千瓦),跨区跨省输电能力超过2.5亿千瓦,形成具有强大跨区域大容量远距离输电能力、支撑能源资源在全国范围内优化配置、保障清洁能源和新能源大规模开发利用的特高压电网。截至2022年底,国家电网通过特高压电网已累计送电超过3万亿千瓦时,相当于减少发电用煤13.5亿吨,减排二氧化碳24.4亿吨、二氧化硫2400万吨、氮氧化物2115万吨。
二是特高压迎来发展新高峰,助推高质量发展。2022年以来,国家电网特高压工程投资以及拉动产业上下游投资超过1500亿元,陆续开工建设驻马店-武汉-南昌、福州-厦门、张北-胜利、川渝特高压等4项特高压工程,投产白鹤滩-浙江、白鹤滩-江苏、南阳-荆门-长沙、荆门-武汉等5项特高压工程,新增跨区域电力保供能力2180万千瓦,持续推进电网高质量发展,全力确保电力安全可靠供应。
三是在工程建设中积极深化科技创新攻关,取得系列新突破。首次揭示高海拔下宇宙射线对晶闸管作用的技术规律,首次掌握高海拔下超短间隙的绝缘特性,线路覆冰、脱冰跳跃及抑制措施研究取得重要成果,满足了3300米高海拔、60毫米重覆冰、8度强地震烈度下特高压输电的迫切需要,为“十四五”后续特高压发展进行了技术储备。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系列特高压套管实现了工程批量应用,性能稳定、指标优良,打破了国外垄断,突破了套管这一长期困扰我国输变电行业发展的“卡脖子”难题,提升了高端输变电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水平。

国家电网公司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国家能源发展战略要求,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发展和安全,统筹保供和转型,深入推进“一体四翼”发展布局,加快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国际领先的能源互联网企业,着力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扛起国家电网担当,在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上展现国家电网力量,更好服务“六稳”“六保”大局,为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作出国家电网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