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三五:绿色中国崛起 金融创新体系亟需发展

2016/8/26 18:20:43  来源:中国低碳网 张敏 http://www.ditan360.com/

中国低碳网记者获悉,当下,低碳中国版图正在快速拓展中,中国将进一步将低碳试点扩大到100个城市,也因此,未来五年,中国低碳城市建设所需投资总额将达到6.6万亿元人民币。

   规模如此巨大的绿色投融资需求仅靠政府是不能满足的,专家估计,政府能够提供的绿色投资只能占到全国绿色融资需求10%-15%,绿色产业资金缺口巨大,绿色金融创新迫在眉睫。

低碳中国建设:民间金融投资为何望而却步?

   在当前新常态下,国已步入创新驱动引领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是经济运行的血液,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今,以金融创新支持经济转型的新动力正中国涌动。


   随着,“十三五”规划纲要对绿色产业发展方向的定调,2016年成为低碳中国建设元年。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把节能环保产业培育成我国发展的一大支柱产业迫在眉睫。


   然而,纵观各地的低碳城市建设投资现状,依然停留在以政府财政补贴为主的传统模式。以低碳城市建设中最重要的一块——建筑节能来看。“十二五”期间,中国对北方采暖地区约7亿平方米的住宅进行了节能改造。但中央和地方财政补贴占到绝大部分节能改造项目投资的百分之八十以上,社会资本参与极少。

   面对潜力巨大的低碳产业,金融机构为何不敢轻易投入真金白银?

   据记者调研显示,融资时间和成本太高;低碳项目投资回报周期较长,未来收益权不确定;项目需要对接工业、建筑、交通等多个领域,协同合作难以实现;产业为区域经济结构带来的直接经济效应不清晰等,都是阻碍低碳产业发展的核心屏障。

绿色金融创新击破行业痛点
   记者获悉,当下,中国首家利用互联网打造垂直的B2B平台——碳银网的出现,也正在改写低碳节能产业的商业模式。

   据悉,截至2016年5月,已有EMC服务企业3376家、设备商587家、专家65位入驻碳银网,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新模式正在形成。

   “2016年是中国经济结构从高碳向低碳转换的第一年,虽然早在上世纪90年中国就有合同能源管理机制,但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市场更多的需要金融手段的创新和支持,碳银通过创新绿色金融,打破绿色产业投资信息不对称问题,为绿色金融投融资提供风险管理解决方案,让绿色金融投资无障碍将真正解决绿色项目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相关负负责人向记者介绍

   记者了解到,“碳银网”依托线上平台及线下支持体系,搭建低碳产业实业、绿色金融投资、生产性服务跨界整合的综合性服务平台,高效整合并优化产业链上各个环节社会资源,解除了绿色产业投资信息不对称问题。同时,在新商业模式基础上建立新的金融信用及金融风险管理

   绿色金融创新六大突破大有作为

   除B2B互联网金融平台的打造,采访中专家介绍,金融制度创新、金融市场创新、金融机构创新、金融资源创新、金融科技创新、金融管理创新,都是金融创新的不错手段。

   中国绿色产业涵盖可持续能源、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修复、工业污染治理、能源与资源节约五大领域,既包括主要环境要素,如水、土、气的污染治理和修复,也包括自然资源的供给,如城镇给排水和发展可持续能源。

   采访中,环保部相关专家表示,“十三五”期间,环保部将把绿色经济作为主攻方向,大力发展有机农业、生态农业、森林旅游等绿色产业和节能环保产业,推动节能环保技术、装备和服务水平显着提升,规划建设产业化示范基地,引导绿色发展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记者了解到,目前,中国政府部门已经在引导绿色金融发展方面做了多项工作,包括:建立绿色信贷指引与统计体系,在七个地区开展碳交易试点,披露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信息,开发证券市场绿色环保指数等。但这些探索还远远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应借鉴国际成功经验,从银行与信贷、资本市场、保险、PPP与环保基金、碳市场等多个方面入手加快绿色金融体系建设,为做大做强绿色环保产业提供助力。

   相关专家建议,在“十三五”期间,全中国应集中力量,优先在六个领域实现改革突破,具体包括: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绿色银行体系,成立中国生态发展银行;发展绿色债券,实行帖息、免税等优惠政策;重点支持绿色PPP项目,通过专项资金、环保基金等方式调动社会资本参与;建立IPO程序中的绿色通道,适度放宽环保企业上市条件;建立全国性的碳交易市场,鼓励金融机构发展碳金融产品;健全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制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