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碳捕捉技术应研究但不应急于投产
  • 2010/11/2 15:36:19  http://www.ditan360.com  中国海峡成果交易网
  •   “绿色经济与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会议”议题分别为“绿色经济与可持续发展”、“应对气候变化和低碳发展”、“企业的社会责任和公众参与”、“低碳能源技术创新与技术转让”、“碳金融和新能源投资”以及“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能力建设”。中国之声特邀观察员叶海林作如下点评。


      叶海林:在北京召开的“绿色经济与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会议”上,有人大力推销碳捕捉技术,认为这是未来节能减排的一个重要的技术手段,也是一个新兴的投资热点。但同时承认,这个技术的资金匮乏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因为仅在中国可能每年就需要600多亿美元。


      我们现在放眼看去,这个春天在全国范围内都来得比较晚,气温也都比较低,但我们仍然要承认,我们处在全球变暖的时期。全球变暖也有可能使局部地区变冷,这是毫无疑问的。我们大家关心气候问题、关心二氧化碳的排放问题都很自然,但是不是所有主意都值得我们拿出来认真讨论,甚至花几百亿美元实践一下,这个事情是有待商榷的。


      首先说一下什么是碳捕捉技术。这个技术有一个很大的异于其他所有节能减排技术的地方,它并不生产出任何能为我们直接服务的产品,它的目的在于减少生产过程中的二氧化碳,把减少的二氧化碳固化以后,形成临界值的流体,再把它埋到地下。也就是说,没有人从一个每年几百亿美元的巨大投资行当中直接获得任何产品。虽然有些公司说我能用这批二氧化碳干点什么,显然干点什么都不如从空气中直接得到或者用一些化工燃料直接生产出二氧化碳来更便宜一些。


      碳捕捉技术一个问题是它的最终产品是没有市场的;第二个问题它非常贵,贵到每1吨二氧化碳的捕捉需要30多美元。我们想想冰岛的火山喷发排放了多少?实际上两个相比以后,就会发现绩效比上很有问题;第三这样一个产品为什么有人推销有人买,是因为这个产品跟未来的碳制度直接挂钩,也就是有可能在未来不论是发电厂还是炼油厂,如果不安装碳捕捉技术,你的产品就不能进入欧美市场。这件事情很容易想象,也很容易做到。到那个时候,碳捕捉技术就成了新的贸易保护的瓶颈,这是我们要引起高度重视的。应对上,我们要研究这个技术,但是不是急于生产则另当别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