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低碳网!
当前位置:智库课题 > 观点评论 > 正文

问江哪得清如许一位老人四十多年前对漓江的殷殷嘱托

2014/8/26 16:02:24  http://www.ditan360.com/   桂林日报  人气:7931

问江哪得清如许

一位老人四十多年前对漓江的殷殷嘱托


 
 
  1986年1月27日,邓小平同志在漓江游船上。
 
▲邓小平同志漫步在桂林的土地上。
 
▲邓小平同志与家人在漓江游船上合影。

 ▲邓小平同志第二次游览芦笛岩后欣然题词。

       8月22日,是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诞辰110周年纪念日。

  这位伟人对中国发展所作出的巨大贡献,相信每一个中国人都铭记在心。他所倡导的“改革开放”及“一国两制”政策理念,改变了20世纪后期的中国,也影响了世界。

  “一个务实的马克思主义者”“一个富有勇气的改革家”“一个新的中国的梦想家”……在中国大地上,他以如椽巨笔,擘画前无古人的伟业;以胆识胸襟,推动国家民族的前行,将社会主义中国带到一个前所未有的境界。———8月19日出版的《人民日报》这样评价这位世纪伟人。

  而在桂林人的心里,对于这位伟人似乎有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感———上世纪70、80年代,邓小平曾两次来到桂林,提出要保护漓江、治理污染。他的那句“为了发展生产,如果把漓江污染了,把环境破坏了,那是功不抵过啊!”犹如警钟,至今在桂林人耳边长鸣。他的远见卓识和那份浓浓的漓江情,让桂林人永远铭记在心。

  时值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之际,我们重温那段历史,再一次深情缅怀这位老人对桂林环保事业的关怀,对桂林山水的深情厚爱。

  小平同志两次到桂心系漓江

  桂林山水甲天下,漓江则是桂林山水的灵魂

  漓江,桂林的母亲河。它发源于华南第一峰———越城岭上的猫儿山,流经桂林市区,将城市分为东、西两部分。因江水清幽透澈,又在世界上最典型的喀斯特地区蜿蜒流淌,故而形成了桂林举世无双的山水浑然一体的景观组合。“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唐代诗人韩愈的诗句成为描绘桂林山水的千古绝唱。

  如今的漓江,它所代表的意义和内涵早已超越了一条河流本身。它不仅是桂林山水之魂,更是世界瞩目的一张“中国名片”。然而,漓江之所以有今天这般清澈秀美,得益于多年来桂林人对漓江环境的科学保护。而科学保护这一高瞻远瞩的理念离不开一位老人四十多年前的殷殷嘱托。他,就是邓小平。

  第一次来桂林,痛心漓江受污染

  说起邓小平与漓江的渊源,还得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

  当时,全国各地都处在抓革命促生产的热潮中,桂林的工业也快速发展起来,漓江两岸甚至一些知名风景区建起了很多工厂,城市人口也随之急剧增加,但环境保护工作被严重忽视,工业烟尘直接向空中排放、污水随意排入漓江、垃圾胡乱向漓江倾倒已经成为普遍而严重的问题,环境污染已经变得日益突出。发展工业的同时缺失环保意识,导致山水之城的天空不再纯净,原本清澈见底的漓江水变得浑浊。

  1973年,就在桂林正式确定为我国首批对外开放城市不久,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邓小平,陪同来访的加拿大总理特鲁多到桂林。曾两次接待过邓小平的原市政协副主席马勇这样回忆邓小平第一次来桂林的情景:

  那次,邓小平陪同特鲁多一行游览芦笛岩。岩洞里石钟乳琳琅满目,邓小平边看边听讲解,脸上不时露出微笑。可是,洞外却是另一番情景:芳莲岭下的芳莲池漂浮着杂物,远处桂林钢厂的烟囱不断冒出滚滚黄烟。邓小平的眉头顿时皱起来了。

  第二天,乘船游览漓江。江岸青山叠翠,江中倒影如画。但江中的污染流,像一条细长的黑色带子,绵延漂浮在碧水之上。游览结束后回到桂林,邓小平听取了地方领导同志做的工作汇报。随后他来到解放桥一带,观察漓江受污染的情况。当他亲眼看到有几处污水口正在向漓江排放污水时,心情很沉重。他语重心长地对随同的地方领导人说:“桂林风景世界驰名,保护好桂林山水不受污染,是桂林的一项重要工作。不论是发展工农业也好,搞城市建设也好,都不要忘记这一点。如果你们为了发展生产,把漓江污染了,把环境破坏了,是功大于过呢,还是过大于功?搞不好,会功不抵过啊!”

  邓小平的一席话给桂林敲响了警钟。按照他的指示,自治区和桂林市组织人员对漓江和其他风景区受污染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摸清情况,提出整治方案。还把外宾对漓江污染和城市建设的意见、建议整理成册,呈送邓小平。他看了汇报材料后,批示由国务院有关部门研究办理。后来,国务院和有关部门专门召开会议,研究漓江治理和桂林环境保护,并下发了有关文件,推动了保护桂林山水自然环境的工作。

  “桂林今天能够在治理漓江和保护环境方面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受到广泛好评,是与小平同志的谆谆教导和亲切关怀分不开的。”马勇在回忆文章中感慨地说。

  第二次到桂林,喜赞漓江水变清

  邓小平第二次到桂林,是在1986年1月。当时邓小平一家在王震同志的陪同下,途经桂林前往四川故乡。那一次,他再次乘船游览了漓江。

  马勇在《邓小平同志两次访问桂林散记》一文中回忆道:邓小平第二次来桂林虽然已是82岁高龄,但他精力充沛。当他再次坐上游船游览漓江时,多次谈及漓江的治理和桂林旅游业的发展。他说:“1973年,我来桂林的时候,漓江的水比现在大,当时我看到有一条黑色的水带。不知漓江污染的问题解决了没有?”陪同的地方有关负责人汇报说,广西和桂林很重视小平同志的意见和游客的反映,为保护环境,治理漓江,一批有污染的工厂和车间已经被关、停、并、转、迁。同时下发了文件,对环境产生污染的工厂不准在桂林建。邓小平点头说:“就要这样!”

  当船行至兴坪景区时,邓小平走上顶层甲板向下观望。他看到漓江清澈见底,江中水草盈盈,便高兴地说:“漓江水变清了。桂林山水就要讲这个‘水’字,有水才能看得到倒影嘛!”

  当他发现江水很浅,行船十分吃力时,便建议采取措施,提高漓江水位。他还建议,乘船游江是桂林旅游的一项重要活动,现在乘的都是比较大的船,是不是可以改一下,不一定都乘大船,也可以乘帆板船。回到船舱,邓小平说,漓江两岸的山峰确实很美,在别的地方看不到,要保护好水,也要保护好山。

  “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极其关注环境治理,为桂林想得那么多、那么远、那么深,让在场的同志无不为之感动。”马勇说。

  追忆小平:他是一位慈祥和蔼可亲的长者

  邓小平两次来到桂林,与这位伟人有过亲切接触的桂林人有不少,他们中间有陪同的工作人员、有景区的导游、有饭店的工作人员,还有为他留下影像的摄影师,等等。在谈起对邓小平的印象时,多位当事人不约而同地表达了共同的感受———慈祥、和蔼可亲、平易近人……这些都是大家心底最真实的小平印象。

  和蔼和亲的微笑

  曾两次为邓小平担任讲解员的赖桂玉在说起与邓小平接触的故事时,心里总是充满一股热流。

  那是1973年10月,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邓小平陪同加拿大总理特鲁多夫妇一行到桂林参观访问,游览甲天下的山水风景。当年,18岁的赖桂玉在七星公园当讲解员。

  10月17日,当邓小平一行到七星公园游览时,聪明漂亮、能说会道的赖桂玉被指定为讲解员。那是她第一次为国家领导人讲解,心中难免有些紧张。然而,当看到那些大领导都笑容满面和蔼可亲时,尤其是小平同志总是笑眯眯的样子,她紧张的心情慢慢放松下来。当正式讲解前向小平同志作介绍时,赖桂玉大着胆子对小平同志说了句俏皮话,她说:“我叫赖桂玉,意思就是赖在桂林不走的一块玉。陈毅元帅说过‘愿作桂林人,不愿作神仙’,但愿你们也和我一样赖在桂林不走了。”听到小姑娘这句打趣的话,小平同志开心地笑了。让赖桂玉没有想到的是,就是这么一句打趣的话,一个世纪伟人竟然记了13年。

  1986年1月下旬,邓小平和夫人卓琳、女儿邓楠及女婿、孙女来到桂林。当时,赖桂玉已任榕湖饭店销售部副经理,她负责全程陪同接待兼导游工作。当她再次见到邓小平时,彬彬有礼地问:“邓主席,您好!您还认识我吗?”这位慈祥的老人仔细端详了一下,亲切地握着她的手,笑着用浓重口音的四川话说:“认识、认识!你就是赖在桂林不走的那块玉嘛。”

  一个时年82岁高龄的老人,一个日理万机的国家领导人,13年后还记得一个普通的导游员,这让赖桂玉感动了许久,至今说起这件事,仍激动不已。

  平易近人拉家常

  上世纪80年代曾在榕湖饭店工作的肖燕,在1986年曾为邓小平服务。她在《刻在心中的记忆》一文中,曾回忆起与邓小平接触的小事———

  小平同志在饮食上很随便,不提任何要求。在餐厅吃饭时,每上一个菜,小平同志都说很好吃,只是嘱咐说,菜的分量不要太多,够吃就行,别浪费了。

  几餐下来,肖燕发现了小平同志的几个特点,一是喜欢吃辣椒,再就是特别喜欢吃“芋头盒”———肖燕还专门去征询过小平同志对这道菜的意见。当时小平同志说:“很好吃,只是不知道用什么做的。”当他得知“芋头盒”是用桂林本地产的芋头做的,还听说芋头价格便宜,是桂林人的家常菜,每逢过年家家都要用芋头做扣肉时,还感叹地说:“实惠而不贵,好!”

  在交谈中,小平同志还和做服务员的肖燕拉起了家常,问她年纪多大,父亲干什么,祖籍哪里,等等。“那情景就像爷爷跟孙女在唠嗑。”肖燕说。

  没有一点“架子”的长者

  在曾经为邓小平拍照的摄影师莫洲保的印象中,邓小平是一位慈祥、和蔼可亲的长者。他没有一点“架子”,更没有给人望而生畏、高不可攀的感觉。他衣着朴素,态度平和,对任何人都是笑脸相迎,看上去与普通百姓没有什么区别。

  虽然邓小平已经逝世多年,每当莫洲保翻阅为他拍摄的一张张照片时,内心就充满了崇敬之情和深切的怀念。

  在莫洲保撰写的《青峰碧水永留伟人风采》一文中,他回忆了当时见到邓小平并为他拍照的珍贵瞬间———

  1986年1月,邓小平、王震两家人乘船考察漓江。当日恰逢阴天,空气中还带着初春的几分寒意,但邓小平却精神饱满地坐在船舱里,一直注视着漓江水,细心观察它的变化,还不时用手比比划划,或站起来向远处观望。

  莫洲保还注意到了邓小平的一个温馨小细节———小平同志一边欣赏漓江的水光山色,一边吸着香烟,常常把小孙女抱在膝上。他给人的感觉确实是一位非常慈祥的老爷子。在这一天的航程中,同船的人都争相与小平同志合影留念,莫洲保不失时机拍下了一个个珍贵的镜头。

  简朴而有规律的生活习惯

  曾两次接待过小平同志的原市政协副主席马勇这样回忆邓小平———

  1986年1月小平同志来桂林时,桂林的接待人员紧张不已,但看到小平同志到达桂林刚下车时一脸的慈祥,他和卓琳以及儿女、孙辈们的亲切和随和,一下子就缓解了大家的忐忑不安。那天,小平同志到达榕湖饭店时,饭店的工作人员在楼前列队迎接,他一一和服务员握手。还微笑着用浓重的四川口音说:“谢谢,谢谢同志们!”如此和蔼的老人,让接待人员心里洋溢起一阵温暖。

  小平同志到达桂林后,特意吩咐跟随他的同志不要向地方提要求,不要给地方添麻烦。小平同志的秘书随即也向桂林接待人员转达了小平同志的意见———地方上一不要宴请,二不要送礼。

  马勇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还回忆起小平同志的一些生活习惯:“小平同志生活简朴,而且生活上很有规律。早餐8点,午餐12点,晚餐下午6点半。饮食很普通,没有什么特别要求。小平同志身体健康,睡硬板床,从不睡软沙发床,喜欢室内温度保持在摄氏22—23度。马勇说,在与桂林的接待人员聊天时,小平同志的夫人卓琳也提到了小平同志的一些生活习惯———平时喜欢吸烟,也喜欢喝一点绍兴酒,但不多。他还喜欢打桥牌、游泳。小平同志说:“我每年打桥牌,说明我脑子还行;每年游泳,说明我身体还行。”

  “小平同志生活简朴,平易近人。他热爱人民,同时也深受人民热爱,是一位平凡的伟人。”———这是马勇记忆中的小平同志印象。

  伟人的光辉照耀山水桂林

  “桂林是世界著名风景文化名城,保护好桂林山水不受污染,是桂林的一项重要工作。不论是发展工业也好,搞好城市建设也好,都不要忘了这一点。你们为了发展生产,如果把漓江污染了,把环境破坏了,那是功不抵过啊!”

  41年前邓小平的一席话始终铭记在桂林人的心中。从那以后,保护漓江,呵护桂林的山水之魂一直是桂林人的发展理念。数十春秋,桂林领导换了一届又一届,但“青山绿水也是政绩”的理念却从未改变,环保的“接力棒”也一站站延续和传承。

  桂林人不会忘记,漓江之水之所以今天还保持这般清澈,桂林之所以有今天的新面貌,这与小平同志的智慧和远见卓识密不可分。

  治理污染拯救漓江

  翻开有关史料,自上世纪70、80年代开始,桂林为治理污染、拯救漓江作出的一系列相关行动一项项展现眼前———

  1973年,邓小平离开桂林后,心中一直惦记着漓江的环境污染问题。他亲自召集有关部委负责人,并主持国务会议,研究漓江的治理和环境保护问题。不久,国务院颁发了《尽快恢复并很好保持桂林山水甲天下的风貌》的决定,要求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府把治理漓江提上议事日程,采取切实措施,尽快把漓江治理好。

  1974年12月,国务院环保领导小组办公室颁发的《环境保护规划要点和重要措施》,把漓江列为全国主要保护河流之一,要求在三至五年内控制污染,十年内使污染得到根治。1975年,桂林市成立环境保护领导小组及办公室。

  1978年10月,中共中央批转《国务院环境保护领导小组办公室环境保护要点》,把桂林列为全国重点治理环境污染的20个城市之一。

  1978年12月,国务院工作组到桂林召开会议,作出重要决定:所有对桂林风景区(含漓江两岸)产生污染的工厂一律限期治理。随后几年,桂林采取果断行动,集中关、停、并、转、迁污染严重、废水废气排放量大而一时又难以解决污染问题的造纸厂、轴线厂、二电厂、钢厂、染织厂、化工厂等二十多个企业和车间。尽管这些企业在桂林工业总产值中占有相当的比例,但桂林人已清醒意识到:发展经济不能以牺牲生存环境为代价。斩断污染源,漓江水质遭受污染的势头得到了迅速而有效的遏制。

  1980年11月,桂林市人民政府颁布《桂林市环境保护条例》。

  1981年9月,桂林中南污水处理厂建成投产。接着,东区污水处理厂、北区污水处理厂、第四污水处理厂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排入漓江的污水被有效截流。

  1986年—1989年,桂林启动了漓江综合治理工程。该工程建成后枯水季节可以向漓江补水约1亿立方米,改善了游船的通航条件。

  此外,桂林加强了漓江水源保护,在漓江沿岸大规模植树造林,还进行了大桂林的城乡环境综合改造。

  桂林人的努力得到了回报———原来漓江里的污染没有了,漓江又恢复了原本的清澈。1986年,邓小平再次来到桂林时,指着碧波荡漾的漓江深情地说:“漓江水又变清了。”

  科学保护漓江,呵护桂林山水之魂

  进入21世纪,保护漓江、呵护桂林的山水之魂这一理念在桂林人心中一直没有改变过。

  特别是近几年来,桂林实施了一系列科学保护漓江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

  持续实施漓江源头水源林保护工程、两岸绿化美化工程、两岸及水域环境保护工程、两岸富民惠民工程、漓江水域管理工程和景区旅游产品策划工程等科学保护漓江“六大工程”,以保护漓江流域的生态环境;投入1亿多元,对漓江5A级景区进行升级,并以此为提升桂林旅游软硬环境的突破口,推动全市旅游业转型升级,为国际旅游胜地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加快建设漓江上游由3个水库组成的生态防洪补水工程,确保漓江四季水量均衡;完善两岸城镇的污水处理设施,并在发展产业时慎重选择,确保流入漓江的水不受污染;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等现代农业模式,促进漓江两岸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让他们自觉成为漓江的保护者……一系列综合性保护措施坚定地实践着让漓江碧水长流的真义。

  2012年1月1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漓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条例》正式实施。这部广西第一部综合性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为科学保护漓江增添了一道法律“护身符”。

  既要漓江美如画,又要群众生活甜似蜜。在探寻保护与发展的平衡中,2007年,桂林市委、市政府以创新思维奏响了西扩序曲———保护漓江,发展临桂,再造一个新桂林。

  2012年底,《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发展规划纲要》获国家发改委批复。《规划纲要》把保护漓江作为桂林生态文明建设的首要任务,指出:“漓江是桂林山水之魂,保护漓江是实现桂林经济社会和旅游持续发展的根本。”

  今日的漓江水更清,今日的桂林山水更迷人

  通过一系列的治理和保护措施,以及一代又一代桂林人不懈的努力,多年来,桂林漓江获得了很多殊荣: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桂林环保工作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漓江成为全国少有的流经市区水质最好的河流之一,其水质始终保持在二类标准以上。1991年12月漓江风景区在国家旅游局公布的“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名单中名列第二。1996年11月,漓江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的13条江河之一。2007年漓江景区成为中国第一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2013年,在CNN(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评选的全球15条“最美河流”中,桂林漓江赫然在列,成为中国唯一入选的河流。

  不仅如此,被漓江水滋养的桂林也先后获得了“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园林绿化先进城市”、“全国卫生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城市”、“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先进城市”、“全国绿化十佳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等诸多称号。

  如今,美丽的桂林每年都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游客。当游客们乘坐游船在碧波荡漾的漓江上游览,或是漫步在漓江边,悠闲地欣赏着江中嬉戏的鱼群,或是静坐江边,用相机记录下清澈江水中倒映出的秀丽青山,都是一种美妙的享受。

  青山作证,漓江盛德。可以说,几十年来,桂林人民没有辜负邓小平的殷殷嘱托,始终把保护漓江、保护桂林山水作为头等大事,作为神圣的职责。如今,桂林人民可以自豪地说,今日的漓江水更清,今日的桂林山水更秀丽,今日的桂林城更迷人。
 

共有访客发表了评论 网友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