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低碳网!
当前位置:智库课题 > 观点评论 > 正文

日媒:中国城镇化计划面临环境保护难题

2014/7/8 9:44:11  http://www.ditan360.com/   耿凌楠  人气:2482

  外媒称,中国继续推进“污染治理战役”,起诉成千上万违反环境法规的人以抑制臭名远扬的污染行为。不过,相比之下,其雄心勃勃的城镇化计划仍对环境的可持续性构成令人畏惧的障碍。最近媒体报道了兰州和延安的削山造城以及生态城市建设过程中违反生态规定的做法,这些报道揭示出,以不危害环境的方式建造有利于环境的城市是项艰难的任务。

  据日本外交学者网站7月2日报道,与同类国家相比,中国的城镇化比例较低,这是事实。中国的城镇化比例约为53%,低于马来西亚、巴西和俄罗斯。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主要将重点放在工业(相对于农业)上,以及严格控制人口向城市地区迁移,这一方面使大城市中不会出现大量的贫民窟,另一方面也让大部分农村人口远离了获得更好的教育、医疗和工作的机会。中国领导层现在认识到是时候让更多的农村居民成为城市居民,前提是不把全部农村居民迁到现有的城市地区。因此,中国正在建设新城市,小镇被转变成城市,现有城市的周边地区和城市群正在建设新区。

  从环境角度看,这些新城市并不都是健全的。尽管这是目前改革计划的一个主要目标,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况且事实已经证明某些在“向污染宣战”前就已动工的项目对环境具有破坏性。两个事例阐明了这一挑战。

  报道称,首先是令人瞠目皱眉的例子:兰州的削山行动。为了扩大城市,兰州目前正在削平700座山头,同时还在挖掘人工湖以便让该地区更吸引新居民。重庆、十堰、宜昌和延安也出现了削山和改变地貌的做法。造地的目的是为地方政府带来额外的收入。不过,这一过程对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引发了沙尘暴、空气和水污染、侵蚀和滑坡。例如在十堰,削山引发了滑坡和洪水,把河水引入运河的做法导致严重的土壤侵蚀。这些工程没有做环境评估,由于空气微粒增多,建造这些新生活区已经引发了大规模的空气污染,其中一大原因是地方政府在建设这些地方时没有遵循环境法规。

  其次是诞生于2007年的生态城市这一理念。中国计划建设200座生态城市,其中许多已经在建设过程中。中新天津生态城2012年开放,预计于2020年完工。河北的曹妃甸已经动工,但随着投资的萎缩已经停工,投资萎缩的原因是该区的位置不佳、开发战略不清晰。一些学者指出,中国的低碳城市在实际操作中没有将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纳入考虑范畴:一些生态城市甚至建在敏感的生态环保区上。这些生态城市通常拥有庞大的居民区和宽阔的道路,一旦居民入住,这些将导致交通拥堵。这些城市的造价不菲,而兴趣主要放在经济发展上的地方政府可能无法进行妥善的管理。

  报道认为,中国城镇化手段的问题或许在于,是鼓励城市自然的、在合理引导下发展还是人工建造城市。最近几年的房地产热潮中建成的鬼城尽管本身并非生态城市,但也表明,建造城市不一定会带来创造新人口中心的效果:许多新城因缺少新居民能获得的就业岗位而一直空置着。

  报道称,积极的城市规划的一个主要因素是确保与环境目标相容,这包括开展环境评估和把城市同时建成产生较少的碳和使用较少的资源的地方。把不在生态敏感区上建城作为规划过程的第一步是一个开始。

  报道认为,中国雄心勃勃的城镇化计划对这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或许有积极意义,但规划过程必须考虑环境的适应性。到目前为止,证据表明这对中国来说是个艰难的任务。想想看,即便是试图做对生态有利的事,为了这个目标去建造城市,结果却毁了受保护的地区,这让人对今后的尝试能做到多好心生警惕。
 

共有访客发表了评论 网友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