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低碳网!
当前位置:新闻资讯 > 地方文告 > 正文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张明哲:供给侧改革助推绿色普惠金融发展

2020/2/24 15:11:13  《清华金融评论》2020年第2期     人气:8084

摘要:
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支持现代化经济绿色发展,发展绿色普惠金融意义重大。近年来,我国绿色金融发展成效显著。本文追溯了绿色普惠金融的演变过程,深入分析了绿色普惠金融在落实国家政策、服务实体经济、增加绿色金融供给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并针对发展绿色普惠金融提出了几点思考。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围绕绿色发展体系提供精准金融服务。近年来,我国绿色金融发展成效显著。2019年9月底,我国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9.85万亿元,比年初增长11.2%;全年境内共有146个主体发行197只“贴标”绿色债券,发行规模共计2822.93亿元。但是,当前我国绿色金融主要支持大中型企业和项目,对于绿色小微企业、消费贷款和三农等普惠金融供给不足。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支持现代化经济绿色发展,发展绿色普惠金融意义重大。
什么是绿色普惠金融?

学术界对绿色金融和普惠金融研究较多,但是对于绿色普惠金融的研究尚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
美国学者波斯纳(Andrew Victor Posner,2007)最早提出,绿色小额贷款可以激励资源可持续管理,有效促进社会平等和环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2007)发布报告指出,绿色零售业务是指将环境激励纳入“绿色”零售金融产品和服务中。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兴业研究公司研究员汤维祺(2017)指出,协同推进绿色金融和普惠金融发展,能够有效推进绿色、和谐发展。中国人民银行兰州中心支行行长、研究员姜再勇(2018)提出绿色普惠金融是绿色金融和普惠金融的交集,既注重自然人,也关注小微企业法人。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研究院研究员崔长彬(2018)认为建设绿色普惠金融体系,是推动传统金融体系绿色化和普惠化。浙江安吉农商银行董事长马连贵等人(2018)提出,绿色普惠金融是为小微企业、农民、城镇低收入人群和特殊群体提供节能环保、生态治理、推动绿色生产生活的金融服务。此外,清华大学、中央财经大学等研究团队提出了绿色金融支持普惠、绿色零售银行、绿色金融支持小微企业等概念。
从实践上看,许多金融机构开展了绿色普惠银行等探索。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坚守服务“三农”、城乡居民和中小企业的零售银行定位,积极建设国内先进的绿色普惠银行。马鞍山农商行立足“以普惠金融为基础,以绿色金融为发展方向”的战略,创新开发稻虾连作贷款等产品和服务。安吉农商行创新推出绿色循环、绿色能源、绿色乡村、绿色农林、绿色科技五大系列绿色信贷产品,“做有情怀、可持续的绿色普惠标杆行”。2015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峰会通过的“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涵盖了17个目标、169个子目标,这是人类第一次就可持续发展达成共识。可持续金融是将资金投放到人类可持续发展领域。绿色金融旨在支持代际间、纵向性的可持续发展,普惠金融旨在支持群体间、横向性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绿色普惠金融是绿色金融和普惠金融的有机统一,是支持代际间、群体间的可持续发展,与可持续金融理念一脉相承。从具体内涵角度分析,绿色普惠金融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特征:一是逻辑上的统一性,发展绿色普惠金融既符合“2030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议程”,又符合五大发展理念,有利于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有助于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二是对象的全面性,指为有金融需求的社会各阶层和群体提供的绿色金融服务,除了大中型企业和项目外,三农、小微企业、低收入者等是绿色普惠金融的重点支持领域。三是金融产品的综合性,既包括绿色项目贷款、绿色债券等典型绿色金融产品,又包括绿色小额贷款、绿色消费贷款、绿色个人经营贷款、绿色贸易融资等产品;四是覆盖范围的广泛性,既包括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理财、绿色支付等绿色金融服务,又包括绿色办公、绿色生活、绿色运营等。五是商业的可持续性。绿色普惠金融不是办财政,也不是慈善事业,而是需要实现商业可持续性。
为什么要发展绿色普惠金融?
落实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以问题为导向,拉长短板,增加绿色普惠金融供给。
从贯彻国家政策和监管要求、服务实体经济绿色发展、深入推进金融改革等角度,发展绿色普惠金融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发展绿色普惠金融是落实国家政策和监管要求的必然要求。党的十九大指出,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发展绿色金融,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其中,绿色、共享发展理念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是绿色普惠金融的基石。
发展绿色普惠金融,不仅是满足大项目、大企业的绿色发展需求,还要满足三农、小微企业、精准扶贫等薄弱环节的金融需求,推动绿色发展,是提升代际间、群体间的可持续发展和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

从政策环境看,国家大力支持绿色普惠金融发展。
银保监会“绿色信贷统计表”和人民银行的“绿色贷款专项统计范围”均包括绿色农业、绿色林业、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等项目;最近人民银行修订了绿色贷款专项统计制度,扩大绿色贷款统计范围,明确统计口径包括个人经营性贷款。发改委“绿色债券”重点支持生态农林业等领域;绿金委《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2015年版)》,支持范围包括生态农牧渔业、林业等。发改委等七部委出台《绿色产业指导目录(2019年版)》,支持范围包括生态农业等领域。发改委等十部门出台了《关于促进绿色消费的指导意见》,要求银行积极开展绿色消费贷款。
此外,部分地方政府提出发展绿色小贷等绿色普惠金融产品,比如,北京市《关于构建首都绿色金融体系的实施办法》提出发展绿色小贷,江西省在《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绿色金融发展的实施意见》中指出,积极推进农村“两权”抵押贷款、林权抵押贷款等。
第二,发展绿色普惠金融,是服务实体经济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建设现代经济体系,既要发展节能环保项目和服务业,也要发展绿色农业、生态农业、美丽乡村建设、乡村生态旅游和绿色消费。比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2019年要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着力增加优质绿色农产品供给,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光伏发电是清洁能源,“十三五”期间国家将完成200万建档立卡贫困户光伏扶贫项目建设,需要银行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光伏扶贫消费贷款、光伏小额贷款等产品服务。小微企业是实体经济的重要基础。2019年底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户数2100多万户,较年初增加380万户。随着环保要求不断提高,环保督察更加严格,环保执法力度持续加大,大量“小散乱污”、列入环保安全“黑名单”、环保整改不到位等小微企业停业、停产、整改等,潜在环境和社会风险较大。同时,生态农业、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等领域面临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对银行等金融机构而言,要主动适应新时代实体经济绿色发展需要,大力发展绿色普惠金融,优化信贷结构,加大对绿色经济的金融支持力度,同时加强环境、社会和治理(ESG)风险管理,压缩退出不符合产业、环保、能耗等政策准入要求的企业。第三,发展绿色普惠金融,是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加绿色金融供给的迫切需要。从监管统计看,早期绿色信贷统计限于公司类贷款,未覆盖小额贷款、消费贷款、小微企业贷款等普惠金融领域。银保监会《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报送绿色信贷统计表的通知》《关于印发绿色信贷实施情况关键评价指标的通知》等文件中明确,“绿色信贷”涵盖节能环保项目及服务贷款、节能环保、新能源、新能源汽车等贷款。人民银行修订了绿色贷款专项统计制度,增加了个人经营性贷款,但未覆盖个人消费贷款等领域。近年来湖州、衢州等地积极探索地方口径的绿色统计标准,将符合绿色标准的小微企业、消费贷款、三农贷款等纳入地方统计范围。但是,个人消费贷款未纳入人民银行绿色贷款专项统计范畴,未享受到绿色金融配套政策扶持,未能充分发挥政策正向激励作用。当前我国绿色金融和普惠金融政策扶持体系相互独立,未能充分整合共享。比如,绿色贷款可享受再贷款、再贴现、专业化担保、财政贴息等配套政策支持;普惠金融享受再贷款、再贴现、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差异风险权重、差异化风险容忍度、税收优惠、贷款贴息、风险准备金等政策。绿色普惠金融具有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存在“正外部性”问题。单纯依赖市场机制,容易产生市场失灵,亟需整合绿色金融和普惠金融政策体系,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引导更多资金进入绿色发展相关领域,提高金融服务的可得性。
发展绿色普惠金融的几点思考
绿色普惠金融兼顾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一种有责任、有情怀、有温度、接地气的事业,不能仅靠政府或者市场推动,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
发展绿色普惠金融,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倡议发展绿色普惠金融。当前社会中对于绿色普惠金融的认识还比较浅显和模糊。期待在各级政府机构和金融管理部门的指导下,大学、研究机构、咨询公司、金融机构、行业协会、非政府组织、新闻媒体等联合起来,共同倡议发展绿色普惠金融,更多地关心、帮助和支持小微企业、三农等普惠领域的绿色金融需求。
此外,从理论内涵、产品服务体系、专项统计标准、环境社会效益计量、风险管理、案例研究等角度,深化绿色普惠金融领域研究,将绿色贷款扩大为绿色融资,实现法人和个人、批发和零售、信贷和非信贷、表内和表外的全覆盖。
二是加大绿色普惠金融政策扶持。针对纳入绿色普惠金融专项统计口径的业务或绿色普惠金融发展较好的机构,可同时享有绿色金融和普惠金融领域所有扶持政策,比如,实施差异化风险权重、存款准备金率、贷款贴息、税收优惠、财政补贴、风险补偿金、再贷款、再贴现等政策。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鼓励五省(区)八地(市)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先行先试,加快成功经验的总结、复制和推广。三是优化绿色普惠金融的资源配置。从公司治理、组织管理、产品创新、政策制度、业务流程、评级授信、绩效考核、内控管理等方面,加大对绿色普惠金融的差异化扶持力度。比如,对纳入绿色普惠金融统计口径的业务,实施差异经济资本系数、内部资金转移定价(FTP)、贷款定价、专项贷款规模、绿色通道、绩效考核等措施。四是加强绿色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由于信息不对称等因素影响,小微企业、三农等领域绿色环保信息碎片化,分布在不同部门和机构,金融机构难以及时获取和整合相关信息,不利于风险防控。未来完善社会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整合征信、环境、安全、税务、司法等信息,提升信贷技术,降低金融机构和客户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提高绿色金融资源配置效率。

共有访客发表了评论 网友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

     精彩图集